写方案网 > 方案大全 >

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案

时间: 新华 方案大全

制定方案要多准备几个备选方案,可以应对突发情况,同时也有利于进行方案选择与优化。写好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案不是那么简单,下面给大家分享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案,供大家参考。

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填写调查表,初步了解树的朋友有哪些。

2、掌握粗浅的保护树木的知识。

3、激发幼儿环境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发放“树的朋友”调查表,通过上网、看书、看电视的方式查找树的朋友,并填画好。

2、把调查表陈列在版面上。

3、幼儿绘画用品。

活动过程:

一、出示版面。

1、 请部分幼儿谈谈:

你找到的树的朋友是谁?

它为什么是树的朋友?

2、 幼儿自由参观版面。

与好朋友交流找到的树的朋友及其原因。

教师:你看了版面以后有什么不明白的,也可以提出来。

3、 小朋友也是树的朋友

教师: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树的朋友,其实,树还有一个最好的朋友,你们猜,是谁呢?对了,就是我们小朋友呀!

教师:那么作为树的好朋友,我们能为树做些什么呢?(幼儿自由讨论、发言)

教师根据幼儿发言的情况小结并补充。

二、 画一画好朋友

1、 请幼儿到场地上找一棵大树做朋友。

2、 拿好绘画用品把树朋友和自己画下来。剪好,贴在展览区里。

3、 幼儿与好朋友欣赏展览区

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案篇2

活动目标:

1、乐于在同伴面前大胆介绍自己家的宝贝。

2、学会倾听他人的讲述,欣赏他人的宝贝。

活动重点:

在同伴面前大胆介绍自己的宝贝,理解宝贝的含义。

活动难点

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宝贝,欣赏、了解别人的宝贝。

活动准备:

请幼儿在自己家找一找有些什么宝贝,带来幼儿园(如家里特别的装饰、特别的花草、幼儿特别的玩具、特别的书等,可以是实物或照片)。教师自备宝贝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一、教师介绍“我家的宝贝”,引导幼儿理解宝贝的含义。

1、老师出示自己带来的家里的宝贝(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准备),先让小朋友猜猜,再想小朋友介绍宝贝的名称和特别的地方,老师为什么把它视为宝贝。引导幼儿理解宝贝就是自己喜欢和珍视的东西。

2、幼儿自由交流自己家里特别的、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宝贝。

二、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宝贝。

1、个别幼儿出示自己带来的宝贝,在集体面前介绍宝贝的名称和特别的地方,是怎么来的以及如何去爱护宝贝。

2、幼儿分组交流,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宝贝;欣赏、了解别人的宝贝。

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京剧的特点。

2.欣赏京京剧服饰,听京剧感受京剧的唱腔,并尝试表演京剧。

3.对京剧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重点:

初步了解京剧的特点

活动难点:

欣赏京京剧服饰,听京剧感受京剧的唱腔,并尝试表演京剧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特别的京剧》、京剧音乐

京剧表演视频

活动过程:

1.欣赏并了解京剧服饰。

教师出示京剧演员的照片,请幼儿观察京剧服饰,了解其特色。

教师:他们穿的衣服和我们平时穿的有什么不同?这些衣服上有哪些花纹?你们还看到什么?

幼儿仔细观察并自由讨论。

教师结合幼儿用书上的图片进行小结。

2.听京剧表演,感受京剧的唱腔特点。

幼儿观看京剧表演视频,了解并感受京剧唱腔的特点。(如在表演过程中有“咚呛,咚呛”的锣鼓声和京胡伴奏;演员念念唱唱、常常念念,有些字的声音托的很长)

教师帮助幼儿总结一些简单的介绍。

3.幼儿学习表演京剧。

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表演走圆场步和管步,并尝试唱一唱。

请两组幼儿相互学习,教师随机指导。

跟着音乐,幼儿练习走圆场步和管步。

4.介绍京剧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增进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不仅中国人喜欢京剧,外国人也很喜欢京剧。许多的外国朋友还到我们国家学习京剧,并把京剧艺术传播到了国外。我们国家的京剧团也到国外演出,让外国人了解京剧,了解我们中国文化。京剧在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案篇4

学习目标

. 学习识别和判断有用的垃圾。

. 懂得不能随意扔垃圾,培养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 事先请幼儿用图画记录家人一天当中扔掉的垃圾。

. 事先把垃圾图卡(见材料制作)放大,放进垃圾袋内。

. 布布手偶。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 :小组

1. 老师一边出示垃圾袋,一边与布布手偶对话:

. 布布:今天的垃圾袋特别重,里面一定有很多垃圾。

. 老师:我们来看看袋子里都有什么垃圾。

. 布布(看看垃圾袋):咦?里面有些东西不是垃圾啊。

2. 向幼儿提问:“什么是垃圾?”(垃圾就是没有用的东西。)

3. 布布提议大家检查袋子里的垃圾,每次出示一张垃圾图卡,向幼儿提问:

. 这是什么?

. 它还有用吗?可以用来做别的东西吗?

. 你能用它来做什么?

4. 发给幼儿每人一张垃圾图卡,请幼儿判断:图中的“垃圾”还有没有用,然后把没有用的垃圾图卡放进垃圾袋内。

5. 请幼儿出示记录家人一天扔掉的垃圾的图画,一起讨论哪些东西还有用。

6. 老师引导幼儿知道:在扔掉垃圾前,应该想想它还有什么用途。不要随意丢弃垃圾,污染环境。

活动评价

. 能参与讨论,判断哪些垃圾是可以再利用的。

. 能爱护环境,不随意扔垃圾。

活动建议:

. 可引导幼儿将有用的“垃圾”进行分类存放。如喝完的矿泉水瓶、酸奶瓶、吃完糖的糖罐等。然后,利用这些“垃圾”做一些手工作品。进一步帮助幼儿了解:有些“垃圾”是可以循环再利用的。

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案篇5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在新的环境中对属于自己的新物品及生活区域生一种亲切感。

2、引导幼儿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标志,并粘贴在杯子、床铺、个人柜子或其他需要的地方。在生活中对号使用物品。

活动准备

1、用色彩鲜艳不同地址的才来制作各种动、植物的卡通造型,便于幼儿黏贴、佩戴的卡通标志若干。

2、幼儿用书第一册4—5页。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已准备的各种标志的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引导幼儿选出自己喜欢的标志,并让幼儿讲一讲自己标志的特点。

指导、协助幼儿将自己的标志贴到自己选择的杯子、床铺、个人柜子、床铺等物品上。

3、游戏《小标志找家》,巩固幼儿对自己的标志及物品的位置的记忆。

游戏开始;教师分发幼儿所选标志的头饰给幼儿,放入欢快、活泼的音乐,提高幼儿的兴趣。

4、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教师问:“小猫的主人是谁啊?”幼儿回答:“我是小猫的主人。”

“小猫的家在哪?”幼儿跑出一一指出自己的标志及物品,指对了其他幼儿给予鼓掌。指错了,大家一起帮助纠正,教师用语言给予鼓励。

5、在生活中帮助幼儿按标志使用物品。 我的创新:

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小朋友对课程产生兴趣,本身小班的小朋友刚刚来的新的环境,需要适应的东西很多。为了能使幼儿在短时间内用快乐的方式适应新环境最基本的常规,我准备了这节游戏课程。本节课中幼儿在跑跑找找中感受到了快乐,也强化幼儿对自己标志认识的记忆。在游戏中幼儿也逐渐熟悉了新的环境,幼儿之间也逐渐建立了伙伴关系,使幼儿们在班中建立了归属感。

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案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超市里的物品是分类摆放的,知道超市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2.尝试购物,并尝试解决在购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教师事先与附近的超市取得联系,商量好参观购物事宜。

2.幼儿用书:《超市真方便》。

3.把摆放整齐的物品以及各类别标志拍成照片。

4.每个幼儿准备2~5元零钱。

活动过程

1.引出超市。

教师:我要买一袋盐,可以去哪里买?

你去过哪些超市,它们叫什么名字?超市里有些什么?

指导幼儿看幼儿用书《超市真方便》。

2.了解商品的分类。

教师:怎样在超市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教师(出示照片):看这里的照片,商品是怎样分类的?有哪些记号?

引导幼儿讨论相应的区可以放哪些物品,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知道这样摆放是为了方便人们查找物品,为人们的购物节省时间、提供方便。

3.了解超市购物的程序。

组织幼儿交谈,了解购物的环节。

教师:你去过超市吗?在超市里,人们是如何买东西的?

师幼共同总结

4.组织幼儿到超市购物。

交代购物的要求

引导幼儿认识超市的标志,向超市的营业员问好。

幼儿观察其他顾客在超市购物的程序。

幼儿自由购买2~5元的物品,了解购物的过程以及超市营业员的工作。

围绕“我去购物”谈话,共同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刚才你在购物时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教师:在超市购物要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超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快捷,是生活中比不可少的。

96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