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方案网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

时间: 新华 小学教案

教案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下面给大家整理一些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方便大家学习怎么写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篇1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1~5各数,并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

1~5各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5的写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1~5的基数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出示主题画:

问: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喜欢哪一种?数出你喜欢的动物的数目,用同样多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板书课题:1~5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摆一摆

你能根据摆出的圆片的个数,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

2、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数的顺序: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再摆1个呢?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出示点子图,你来给他们5个排队。

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2的后面一个数呢?……

(3)数一数:让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1~5这几个数?

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一个数在2的后面,这个数可能是几?也可能是几?……

3、写一写

刚才我们认识了1~5,你们愿意写一写吗?在书上第16页描写,比一比谁写得最好。写得好的上台展示。

(4)练一练

完成练习三的1~2题。

4、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同桌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

能力目标

1、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重点难点:

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

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

2、学生方面的准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美丽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可爱的小星星在对你调皮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请学生分组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个别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3、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新授实施

1、教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请你用7个小圆片模仿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教师巡视辅导。

3、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形状,并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可爱、最美丽?

4、小结:奥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朋友长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练习尝试

1.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领小朋友尝试画)

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

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

2、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交流评比。

3、教师指导写数:7的写法

四、探究巩固

1、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天文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来发明星座,并展示学生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2、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两个动物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在比较过程中体会高矮的正确方法。

3、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长、短;厚、薄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课堂纪律的组织,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

绳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较的“多、少”)

师:今天有好多老师来听课,谁能说出老师多还是学生多?

生:老师多!

生:学生多!

引导学生说:学生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少。

二、新课。

1、请刚才回答的学生上来。

师:老师和同学站在一起,请大家判断谁高?谁矮?

生齐:老师高!

师:下面谁愿跟这个同学比较?

(有意请一位跟这个同学差不多的学生,这样学生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比较的方法)。

师:大家觉得谁高?谁矮?(两个学生面向学生)

学生争论一番。

师:他们这样站着不容易看出高矮,有更好的比较方法吗?

生:让他们背对背。

让两人背对背站着再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课件 1 ,让学生观察。)

师:淘气和笑笑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比高矮的,但是,淘气这样做,你觉得对吗?

生:淘气做得不对,因为他脚踮起来。

师:哦!比高矮时不能把脚踮起来,还要注意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在小组里发表意见。如: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等)。

2、老师小结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背对背、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

3、小组内互比身高。

师:大家都知道了比高矮的方法,现在你们可以比身高,还要请个同学帮助看。

(学生活动,老师适当指导)。

4、学生反馈活动结果。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与后、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初步培养学生首先确立参照物,再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体会前后,左右的相对性,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准确的区分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一猜同学的位置。

教师说位置,学生做一做,找一找

二、新授:

(一)学习左右。

1、你能不能不转身,把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

(1)出现两种情况:

说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介绍吗?)

说不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怎么介绍?)

(2)比较,两种说法哪种更好?

(3)原来我们可以用左右来介绍两边的同学,这样说真清楚,你也能这样介绍你两边的同学吗?

(4)我们刚才用了哪两个词介绍我们两边的同学的?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板书:左右。

你的哪边是左边?右边呢?

指指你左边是谁?右边呢?

2、做游戏。

跟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脚向前一步……

3、练习

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都在左边走呀?

组织学生讨论,像前后那样得到结果:面对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二)学习前后

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前后都是谁?

(三)观察课件,请你向大家介绍你看到景物

学生认识上、下

三、巩固练习

46页试一试。

1、看参照物。

2、说出相对应的前后左右的车。

47页练一练

1、左右的练习。

2、相对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

3、思考题: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综合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会利用“>”“<”和“=”来描述长度和个数的大小比较。

【过程与方法】

通过纸条的高低不等和高低相等形象直观引入“>”“<”和“=”这三种符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朋友,开学至今大家都长高了不少,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身高。谁愿意来比?(请两个小朋友)

大家看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下面请小朋友三人一组,自由组合,两人比身高,另一人说说比的结果,互相轮流进行。

2.出示投影P18第一题

图上有谁啊?(小胖和小丁丁)(小强和小胖)(小亚和小巧)

谁来比一比他们的身高,说一说比的结果

(1)小丁丁比小胖矮,小胖比小丁丁高。

(2)小强和小胖一样高。

(3)小亚比小巧高,小巧比小亚矮。

二、新授

1.出示P18第2题第一张图

请小朋友说一说图意。

师并介绍小于号画小于号,开口的方向表示大,合拢的方向表示小。一起书空小于号。

师:一个单位的计算条比三个单位的计算条短,数学表达方式是1<3。

念作1小于3。

用心 爱心 专心

谁来说?(多请几个)

练一练

摆计算条左边放2个,右边放5个,先互相说一说图意,然后写一写。

左边放1个,右边放4个,(独立完成,写一写)

2.左边放2个,右边放2个,问:现在是什么情况?

2和2相等也就是2等于2。等号两边开口一样,表示相等。一起书空等号,然后在书上写等号。

3.猜想一下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哪个符号?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名字,也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形状。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猜想的结果告诉你的同桌。

A:形状,上黑板画一画

B:名称

C:解释形状

D:说图意

师:大家讲得真好,正如大家想的,确实我们接下来要学习大于号,谁有什么好方法来记大于号?

一起书空大于号。

4.请学生观察三组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大于小于看左边,尖头小小是小于,开口大大是大于。

5.练一练:同桌合作摆学具,并写一写。

编一编,说一说

出示学具:○○●●● 我们把它们看作是巧克力,你能编个故事吗?

(左边有2块巧克力,右边有3块巧克力)

2个单位的计算条比3个单位的计算条短,所以2小于3。

三、巩固练习

1.P18的第三题

2.P18的第四题的左边3列(要求独立完成)

3.比一比,赛一赛P18的第四题的右边3列

4.在()里填数。

用心爱心专心

5>( )   3<( )   0=( )   2>( )   ( )<4   ( )=1   ( )<3   ( )>3

5.发散思维练习

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四、总结

用大于,小于和等于号可以比较数的大小,比较高矮,比较多少等。

作业设计:练习册P11 习题集《比一比(2)》

板书设计:

小与  等于  大于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初步理解1~5各数的具体含义的基础上,正确读写这些数,体会并认识5以内数的顺序,会解决关于数的认识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分类的思想,初步体验把总个数分成两部分的事实。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3、感受数与数的关联,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1~5的意义、正确规范的书写1~5各数。

难点: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初步理解了1~5每个数的实际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材分析:第5题体会数的顺序,第6题指导学生先想后画,第7题启发学生按不同的标准分,第8题让学生站一站,再说一说前后各有几个同学。

教学准备:PPT图片、圆片、计数器、磁性教具等。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修改调整

一、揭示目标,知识梳理。(预设2分钟)

1、学生按顺序数数。

2、明确学习目标。

二、巩固内化,查漏补缺。(预设28分钟)

1、基本练习:

①摆圆片数数

边摆圆片边数数,集体从1数到5。

②黑板上贴出1~5五个数(不按顺序),请你从中选出其中两个数写在练习本上,写的几就在后面画几个○。

请几个小朋友在黑板上的数下面摆出相应的圆片。

③“想想做做”第5题。

排一排、读一读,进一步明确1-5的顺序。

交流要求:你是怎么排的?有不同的排法吗?

2、发展练习:

①“想想做做”第6题。

导学单:

(1)读一读花瓶上的数,看看每个瓶里花的朵数对不对?

(2)根据花瓶上的数补画出缺少的花。

分别补上缺少的花:l朵、2朵、2朵。

②“想想做做”第7题。

导学单:

(1)你能把星分成两类吗?

(2)你是按什么分的?

(既可以按颜色分,也可以按形状分)

③“想想做做”第8题。

说说每个孩子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同学们一起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把他们说的话说一说,好吗?

④“想想做做”第9题。

先读一读格子里的数,再描数与写数。

比一比,谁写得最认真、最漂亮。

三、当堂检测,拓展延伸。(预设10分钟)

1、今天你哪些方面有进步?

2、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6页1、2、3、4题。

3、拓展题:数一数你家里在5以内的东西,说给你父母听一听。想一想,你还可以用这些数字记录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动手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案

1、出示图案:

风车兔子万花筒青蛙

2、引导观察

3、小组讨论:

每人分别选一个图案指出这个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4、汇报交流

5、小结评议

6、介绍图案的作用

二、练一练

1、想一想,涂一涂

看清题意,动手画一画。

2、摆一摆

(1)用3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

(2)用10根小棒能摆出几个正方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篇8

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第一册16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掷双色片,学习用“|”和数字来表示所统计的红蓝双色片数目。

2. 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3. 对投掷结果的可能性进行猜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难点:

可能性的猜测。

教学准备:

红蓝水笔各1支,同桌一个一次性杯子,10个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学会表达

1. 明确要求

今天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掷双色片”(板书课题)先了解一下游戏的规则:你们的桌上有一些圆片,圆片的一面是红色的,另一面是蓝色的,当你们看到红色的圆片就用红笔记录圆片的个数,当你们看到蓝色的圆片就用蓝笔记录圆片的个数,明白要求了吗?

2. 学习记录

(1)教师在黑板上逐一出示图片,学生记录(边记录边反馈)

小结:我们可以用“|”也可以用数字来记录,当哪一种颜色的圆片没有时,我们用0来记录。

(2)这些题是什么意思呢?(书16页题1)

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练习并反馈

想不想自己掷、自己记?同桌一人掷一人记,圆片任意拿,每人两次。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二、动手动脑,发现新知

活动一:分组活动,感受新知

1. 同桌合作,一人掷一人记(第1、2组掷3个圆片,第3、4组掷4个圆片)

2. 学生汇报各种情况,教师板书于可移动的卡片上。

3. 观察并整理

这么多的情况老师一下子记不住,你们有没有好办法?

学生整理汇报,教师移动卡片。

4. 你们能把这些全都记住吗?你是怎么记的?

学生交流方法

(1)左边一列的数字越来越小,右边的一列数字越来越大。

(2)两个好朋友一块记,如:1和3、3和1都组成4。

5. 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6. 对口令:拍拍手,我出3,你出几?(师生、生生)

活动二:独立尝试,整理记录

1. 如果有2个或5个双色片,会有哪些不同的投掷情况呢?你能有规律的记录下来吗?学生独立解决。

2. 反馈板书。

3. 小结。

4. 对口令。

活动三:深入探究,有序思考

1. 小丁丁在掷7个圆片时,总会遗漏几种,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不重复、不遗漏的好办法,你们看:(出示8行同色的双色片,师翻转第二行的第一个圆片;翻转第三行的第二个圆片),接下来他会怎样翻呢?

2. 学生上台翻转圆片。

他翻得对吗?有什么秘密?

3. 请你们为小丁丁记录刚才的结果。

4. 如果没有图,你能记住吗?学生尝试记忆。

三、回顾总结,提出要求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 想知道10个双色片的投掷情况吗?回家后试一试,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四、故事激疑,猜测验证

1. 听故事,想原因

从前有个穷人,他只有10枚硬币,财主十分看不起他。穷人说:“我出10枚硬币,你也出10枚硬币,你掷3次,落地后如果硬币的正反面相同,那我的硬币就送给你,否则你的硬币就送给我”财主答应了,可他试了一次又一次,最后输了很多钱,而穷人却得到了很多钱。小朋友,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 探索原因

小组4人,共20个双色片,每人掷1次,并记录结果。

师生统计各种结果出现的次数。

3. 观察,比较:哪些掷的结果经常出现,哪些掷的结果很少出现?

得出结论:同一色的情况较少出现,中间几种情况出现的较多。

师小结:全部是红色的和全部是蓝色的结果很少出现,所以那个财主总是输。其实这里面还有更深奥的秘密,希望你们长大后能揭开这个秘密。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篇9

统计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举,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课程标准中想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4、根据统计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最喜欢的水果(2课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3、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

体验数据、实物整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启发教学,实践体会。

1、我们班要举行元旦联欢会,需要习一些水果,现在市场上苹果、梨、香蕉、桔子这四种水果最多,咱们调查一下到底习哪种水果吧!

2、小组活动:

第组一张白纸,四种水果画片。每人选一种最喜欢吃的水果,贴在纸上,让大家一眼看出你们组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完成后,贴在黑板上展示。

3、全班交流:

同学们评议哪个组的图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帮助我们班决定习哪些水果。通过讨论,得出贴图片时要一边对齐,按种类顺序排列,左右也要对齐,并允许贴得不符合要求的小组重新调整。

4、各小组的统计图进行汇总,制成全班爱吃的水果统计图及统计表,并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练一练:

1、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1)喜欢吃苹果和梨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2)香蕉比梨少多少个?

(3)最多的是什么?最少的是什么?

2、说一说:

(1)哪样东西最多?最样东西最少?

(2)哪两样东西同样多?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讨论)

3、第1题先让学生观察图意,明确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数一数各种图形的数量,体会数据的整理过程,再动手画图,完成填空。可以让几个小朋友合作完成。

4、第2题,先让学生把书后附页上的水果图剪下来,再独立解决问题。

5、第3题,通过学习独立的调查,整理数据,表达结果,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6、迎新年。

(1)先让学生独立去观察图。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提出并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说一说自己班如何过新年,开展哪些活动,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一些图形纸制品、学具、多媒体课件、小剪刀等。

教学方式:分小组活动,每四人为一小组,设立小组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

1、认一认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物体的名称。(课件出示)

2、选物体

你们的学具盒里有这些物体吗?请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欢的物体,挑好了吗?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贴一贴)

师:请你选择一个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呢?

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吗?谁能想个好办法?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们想把自己剪得图形贴出来让别的小朋友也看看吗?(师生共同贴出剪得图形)

二、【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剪得图形真漂亮,你们想看的更清楚吗?看!老师已经把你们剪得图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谁能给这些图形取个好听的名字?

现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图形长的比较像?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

过渡: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认识图形》。

三、【实践操作】

这四种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动手围一围,摆一摆。

1、用钉子板围。

2、用小棒摆。

四、【课间活动】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新的图形,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下面就让我们用歌声来庆贺一下吧!(师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关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4种图形,请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吗?(有)

请你找出来,找到的小朋友请告诉你小朋友们!

2、辨一辨。(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指着有关实物有表面抢答。)

师:小朋友,你们都找了这么多有趣的图形,老师也找了一些回来,你们想不想看看?下面进行抢答游戏,知道的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老师出示准备的几个实物课件)

3、数一数。

看,数学多有意思,就连我们今天学的图形也能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数数这些有趣的图形吧!(课件出示组合的图形)

4、认一认。(多媒体出示交通标志)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每个图形里有哪些图形?谁来说?(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认清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放录音,听故事。)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猜猜故事里的小猫是哪一只?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你们知道吗?你们能把这些数写在下面的田格里吗?

1.出示图片。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教师:小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应该写几呢?(写 0)

2.出示图片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

(板书:0的认识)

教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教师:你还在哪见过0?

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

1.出示图片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 开始的)

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3.出示图片。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黑板。

1.教师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

(二)出示图片

1.学生练习书写。

2.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3.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教师: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

(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

教师: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

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

表示:一个也没有

0 刻度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口算练习1.看课件口算。

8+37+66+58+68+87+58+47+76+67+42.听算。

8+29+49+57+38+39+68+76+410+87+5

二、新课

1.出示例4。屏幕显示:活泼可爱的小兔在草地上做游戏。自然围成两圈(如例4图)。此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文字与声音同步)

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6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教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点拨。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请各组代表发言。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

①点数出小兔的总只数。1,2,3,...,15;一共15只。

②按左、右两群计数,用加法算。列出算式8+7=□(只),然后算出得数。……

(2)如果学生没有按颜色把小兔分成两类计数,再计算。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小兔?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把小兔分成两部分?使学生明白:可以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两部分。

接着,让学生数出白兔的只数(10只)和灰兔的只数(5只)。然后,由学生口述算式和得数,教师板书:10+5=15(只)

4.小结

(1)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独立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08页上面第1题。同桌互相说说题意,之后,指两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说一说题意。

2.独立填写算式。[8+4=12(只)]

3.学生之间交流、评议。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想的,计算的结果是什么,其余学生评价谁说得清楚、合理、正确。

4.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法。

(1)启发谈话:再认真观察画面,鸡栏里的鸡还可以怎样分类?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的问题?

(2)让学生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法。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两三人讨论解决办法。

(3)交流。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决办法。比如:鸡栏有3只白鸡、9只花鸡。用9加3

出鸡的总只数。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9+3=12(只)。

5.强化认识。

让学生看着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四、练习

做教科书第108页上第2题。

教学反思:让学生直接把得数填在书上。填完后,集体订正。有错误的及时纠正。若出现把10-3算成10+3的情况,特别要强调:做题时要认真看题,仔细计算,才能算对。千万不要做"小马虎"。

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和复习

本节课教材首先列出了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下面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的排列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下面安排有“数学游戏”,要求学生根据得数找算式卡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同时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然后是练习二十四中各种形式不同的练习。

教材的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了以下三个层次:第一,系统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渗透对知识整理和复习的方法。第二,在观察分析表格,发现规律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第三,充分利用20以内进位加法表进行练习。

根据以上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标:

在游戏中,对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进行复习。

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小组合作,学会对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复习,并体验对知识的整理过程。

培养合作意识和方法。

培养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能力。

对函数思想的渗透,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一题多解的能力。

二、教学情境精品片段与分析:

情境一:

抽礼物游戏:

师:小朋友们,昨天是什么节日?(圣诞节)昨天老师没来,其实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数学礼物,谁来摸一摸,你会抽到什么呢?

活动:学生从礼物盒里抽取算式卡片,口算,并选取其中较难的两三题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算一道就让学生拿一道算式放在实物投影上。

[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特别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因此创设了从派送圣诞节礼物这个情境导入

,这样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孩子们都想从盒子里抽一张卡片礼物来算一算,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口算变得有趣,好玩,乐于去接受。在孩子们主动的学习中,对20以内的加法口算方法进行了练习和巩固,也让他们感受到口算练习也是很有意思的。]

情境二:

师:刚刚小朋友们算的这些算式都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实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还有?

生:很多

{师抓一把放在实物投影上}

师:这么多的算式摆在一起你感觉怎么样?

生:很乱

师:那怎么办?

生:把它们理一理

师:真是个好办法!那如果让你来整理,你打算怎么整理?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任务,不单纯是让学生记住某种方法,而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面对某种问题,体验某种事实。所以在上一环节后自然地引导创设出一个很多算式摆在一起的乱糟糟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体验到对知识整理的必要性,孩子们的兴趣也在体验事实的过程中萌发。]

三、教学重难点精品片段与分析

活动设计一

讨论摆法。

生1:按得数整理。

生2:按9加几,8加几,7加几这样分类整理。……

2、师:听了这么多的想法,想不想自己也动手整理一下?

生:想。

师:老师已经给小朋友准备好了算式卡片,小朋友轻轻地把它拿出来,摆一摆,贴一贴。记住,只有8分钟的时间哦,最快完成的小组可得一颗星星。开始!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教学反思: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不是简单地拿出书上的表格让学生观察,而是充分让学生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自己整理出20以内的加法表。学生经历了一次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也初步感知了复习整理的方法。

活动二:

展示学生作品,评价交流:

(1)师:哪一组的小朋友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这组的作品。

活动:学生介绍自己这组的作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引导深入。如:为什么和相等?渗透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大,和也一个比一个大;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加数小一,另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加数大一,和不变。

(2)师:现在我们不介绍自己的了,我们讲一讲其他组的,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让学生发现和自己摆的不一样的组的规律)

(3)师:老师发现有几个组没完成,你们组为什么没完成?(渗透合作的重要性)如果他们组摆的是有规律的,就问:你们猜猜看他们接下去会怎么摆?你为什么这么猜?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始终处于引导者的位置,引导学生通过生生评价,既交流了整理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并适时的渗透了合作的重要性。在分析表格中,通过教师适当的提问引导,初步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有所得,有所思。]

三、练习设计精品片断与分析

练习设计一:

抢答游戏:

1、师生抢答

师指算式,生抢答。

2、生生抢答

以小组为单位,有一人指,其余三人抢答,然后轮换。

[这个抢答游戏把这节课整理的表格的规律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融汇其中,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能使孩子们更好地巩固知识,学会应用。而且这个游戏能反馈出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对这张表格的规律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环节。]

练习设计二:

教材112页“数学游戏”:

教师报一个得数,学生根据得数找算式卡片,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这个练习较上个练习而言,思维上的挑战性更强一些,通过这个练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而且又一次地应用了表格的规律,同时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练习设计三:

走迷宫: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刚刚对这么多的算式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板书:整理和复习),摆出了一张像楼梯一样的图,其实这幅图还蛮好玩的哦,小朋友们想不想玩?

我们来玩一个走迷宫的游戏,迷宫的入口在这里,要求是我们走过的算式的得数一道比一道多1,你能走出迷宫吗?小组商量一下,你打算怎么走,再在自己编的表格上画一画。

2、小组合作

3、汇报教学反思:对于孩子来说,兴趣是他们进行创造的直接动力,也是进行创造思维的先决条件。在练习中,教师努力挖掘教材潜力,精心设计了富有童趣的走迷宫的练习,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这样一个一题多解的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不在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发现者和研究者,学生不再是学数学,而是“做”数学,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在动物餐厅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探索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2、掌握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会比较。

教学重难点:

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森林里新开张了一家动物餐厅,小兔当任经理,小猴和小狗都跑去当了服务员。这一天,餐厅来了许多客人,经理说:“快,快,拿盘子,比谁拿得多。”小猴和小狗急急忙忙用双手去拿盘子。小猴说:“我拿了21只盘子。”小狗说:“我拿了18只盘子。”请你来当当裁判,谁拿得多?

二、知识探索

1、小组合作学习:

比一比,谁拿得多?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2、汇报交流。

3、小结:十位上2比1大,所以21﹥18。

4、试一试:26、31、67、49、89、90。

5、二次小组学习:

比一比下列计数器上的数。(第6页填一填)

6、汇报交流。

7、小结:

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个位上的数谁大就谁大。

三位数比两位数大(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8、比大小。(第6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第7页第2题)

2、按规律填数。(第7页第3题)

(1)按顺序填数。(说说表格有特点)

(2)读出个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3)说说有什么特点。

(4)根据填好的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

(实际是根据规律填数)

3、按规律画图。(第7页第4题)

四、小调查。

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学生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直观图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和顺序,能正确地口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借助直观图理解连减的含义。(减法动态图能理解,静态图没有划去、虚线这些鲜明的减法标志,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图的意思)

2、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学生一般能掌握。但是计算时先算左边,得到的结果记在心里,再算右边的。——这个计算方法(过程)部分学生可能难掌握,需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同桌说、指名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4组口算

(1)学生口答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答案。

(2)点击课件,暗示。再点击课件,提出问题: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关系?

(3)让学生回答。(说的有点道理即可)

2、看图列示

(1)出示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鸡、男孩、树……)

(2)继续提问:你能问一个关于图里小鸡的问题吗?

预设:①生:有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2只小鸡,一共有7只小鸡。(直接说了)

如果学生直接说出一共有7只小鸡,追问:哦,7只小鸡,你是怎么列式的?

②生:左边有5只小鸡,右边有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呢?(……能提出问题的估计很少……)

如果学生能提出问题,再提问:谁能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5 +2 (=7先不出现)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看图列算式解决问题了,咱们把图变一变。

(点击幻灯片,进入新知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1) 你又看到了什么?(生1:又跑来了1只小鸡!)(生2:右边有3只小鸡了!)

(2) 向学生提问: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呢? 预设

情况①:原来有5只小鸡吃米,又来了3只小鸡,一共有8只小鸡。5 3=8

情况②: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就是7只。 5 2=7

后来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8只小鸡。 7 1=8

情况③: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1只小鸡,一共是8只小鸡。

5 +2 +1=8

学生的回答可能什么情况都有,能提出“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就很不错了,能算出或者数出“一共有8只”,就追问是怎么算的,让他们说出算式。

说出的算式应该就是以上3种情况,估计第1种情况的会有一些。

(3) 对比

学生回答后,如果出现情况③,直接进入 对比 环节。

如果没有出现情况③,可以老师自己引出:5 2 1

提问: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列出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4)计算方法

①:出示:5 2 1 ,提问:你们会计算这个算式吗?(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②:根据学生回答,归纳: 先算5 2=7,把7记在心里,再算7 1=8。(幻灯片出示过程)请3、4个学生再说一说计算过程。

③:总结计算顺序:(出示幻灯片)所以,连加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④:(点击幻灯片,出示问题)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

这个算式在算什么?——【一共有几只小鸡】

请学生说说每步计算表示的含义。

(5)巩固练习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呢?(学生提问并解答)

②:4 3 1是怎么计算的?请生说计算方法。(先算4 3=7,再算7 1=8)

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连加的方法。咱们再来看一看刚才的小鸡们,它们已经吃饱了~

出示动画(就点击幻灯片,2只小鸡走掉以后,再点击1次。)

——进入新知第二部分:连减

2、连减

(1)提问: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说,并提问。

(2)谁能列出算式?根据学生说的算式出示:8-2-2

(3)这个算式该怎么计算?让学生说计算方法。

——先算8-2=6,把6记在心里,再算6-2=4。

(4) 计算顺序是怎么样的?

——学生说,师再次小结:连减也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5) 算式中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是在算什么?

【还剩下几只小鸡】请学生说说每步计算表示的含义。

(6) 巩固练习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呢?(学生提问并解答)

②:10-3-5是怎么计算的?请生说计算方法。(先算10-3=7,再算7-5=2)

三、巩固练习

1、书本P66页第1题。 其中连加部分要求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2、P66页第4题。减法的看图列示。学生先说说图的意思,再填一填。并说出计算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猜猜故事里的小猫是哪一只?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你们知道吗?你们能把这些数写在下面的田格里吗?

1.出示图片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2.出示图片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

(板书:0的认识)

教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教师:你还在哪见过0?

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

1.出示图片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开始的)

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3.出示图片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大屏幕.

1.课件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

(二)出示图片

1.学生练习书写.

2.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三)出示图片

1.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2.出示学生写法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01  002  003  004  005

001  002  003  004  005

教师: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

(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

教师: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

四、课堂练习

(一)出示图片:请你从0开始,按顺序把这些数连起来

教师:你们画出的是什么呢?(小熊举重)

谁还想把你的作品给大家看看?

(二)出示图片:怎样数得快?

教师: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

(指名演示怎样数.)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0呢?

探究活动

与众不同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活动题目:在0、1、2、3、5这5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集体交流.

分析与参考答案

一个数是不是与众不同,要看选择怎样的标准,选择不同的标准,就会有不同的“与众不同”,下面只是几种不同的说法:

0与众不同,理由是只有0小于1,而其他3个数都大于1;也可以说1的起笔和收笔是重合的,所以0与众不同;

1与众不同,因为只有1是处于两个双数中间;

2与众不同,因为有两个数比2小,有两个数比2大,2处于中间位置;

3与众不同,因为在3个单数中,3处于正中间的位置;

5与众不同不同,因为0、1、2、3这三个数都是一笔写成,而5是用两笔写成;也可以说只有它大于3,而其他三个数都小于3;还可以说前面四个数中,相邻两个数都相差1,只有5与3是相差2;因此5的确与众不同;

从上面的解答来看,一道题的答案不一定是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说明

这个探究活动的答案还有很多种,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都应该算正确.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篇1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0”表示的几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时的温度、起点的含义等等;并且能正确地读、写“0”。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以及探究、交流、合作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

(三)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四)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五)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四、教学反思:

“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教师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 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篇17

设计说明

“几个”和“第几”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因为生活情境中经常用到它们。几个和第几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事物排列的顺序号。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对“几个”和“第几个”区别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本节课的设计重在指导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

1.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

以去动物园为情境,在门口排队买票为主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几个”和“第几”的含义,并了解“第几”的相对性。

2.重视小组合作的探究式学习。

本节课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的,通过小组成员不断发现,知道了“几个”表示物体数量的多少,而“第几”是其中的一个,明确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能区别“几个”和“第几”,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本节课中教师设计了一些有层次、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的过程中自然地训练了思维,并掌握所学知识。如课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买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来的动画。现在有几人在排队?谁排第1?那位叔叔现在排第几?军人阿姨呢?让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不断的辨析比较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看哪位同学反应最快!听好了,请同学们举起自己的右手,听口令,好,开始,左边的眼睛在哪里?(学生指自己的左眼)右边的耳朵在哪里?(学生指自己的右耳)轻拍你的前胸3下,轻拍你的左肩5下……

师:同学们真聪明,为了奖赏你们,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动物园参观,你们想去吗?(想)

课件出示动物园的售票处。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动物园的售票处,人们井然有序地在排队买票)

设计意图:由教师与同学们做口令游戏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使学生明确前、后、左、右、这几个准确方位,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学习第几。

(1)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中的情境。

(学生描述)

(2)说一说,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

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进入动物园,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后面的两位阿姨呢?后面的那位叔叔呢?小朋友前面有几人?后面呢?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再次在具体情境中明确第几,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3)说一说军人阿姨排在第4的理由。

(4)看到小朋友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人的位置,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育学生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在公共场所应当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设计意图:模拟现实情境,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知第几的含义,深化了学生对序数含义的理解。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渗透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2.区分“几个”和“第几”。

(1)请同学们再数一数,一共有几人在排队买票?排在第5位的是谁?有谁愿意上台前数一数,指一指。

(学生上台前数一数,指一指)

同学们已经明确一共有5人在排队买票,排在第5位的是一位叔叔,同样都是“5”,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2)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明确:图中有5人,这里的“5人”表示事物的数量,叔叔排在第5,这里的“第5”表示的是其中的一人,同样是“5”,意义不同。

(3)讨论图中的两个“5”分别表示什么。(学生明确:“5人”表示购票的人数,“第5”表示买票的叔叔所在的位置)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感知自然数的两个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对比“5”和“第5”两个数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自然数基数和序数含义的理解。

3.感知“第几”的相对性。课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买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来的动画。(出示课堂活动卡)

(1)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区分“几个”与“第几”。

(2)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动态演示第一人买完票走了,后面的4人前移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排队的位置变了,顺序也发生了变化。让学生感受序数的相对性,突破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请几位同学上台前。

数一数,一共有几人?从左数第2位是谁?A同学从右数排第几?从左数排第几?她的右边有几人?左边有几人?

5.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排队游戏,使学生明确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数起,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进一步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篇18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的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

2+9=3+8=4+7=5+6=

3+9=4+8=5+7=6+6=

4+9=5+8=6+7=7+6=

5+9=6+8=7+7=8+6=

2.()里应填几?【继续演示课件“”】

5+()=114+()=125+()=14

4+()=112+()=113+()=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

(1)出示例1:11-5=□.

①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想加算减;

数的组成;

因为11-6=5,所以11-5=6;

……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5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

(2)出示例1:12-4=□.

①启发学生分级讨论、交流.

②联系本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4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

(1)分级讨论、交流,十几减3、十几减2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2)汇报时,使学生明确:

11-3=811-2=9

12-3=912-2=10

13-3=10

3.引导学生对比.

启发想的计算可以怎样想?使学生明确.

想加算减;

想十几的组成;

想:11-5=6→11-6=5……

11-4=7→11-7=4……

11-3=8→11-8=3……

11-2=9→11-9=2……

三、全课小结.

略.

随堂练习

1.“做一做”第1题【继续演示课件“”】,投影出示,启发学生说明图意,独立填写.

2.“做一做”第2题【继续演示课件“”】,口算,竞赛.

3.练习五第3题【继续演示课件“”】,分级讨论交流,独立填写.

(此题渗透统计思想,必要时教师做一下说明.)

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4、5题(图片“练习四”、“练习五”).

板书设计

4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