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方案网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小学的教案反思

时间: 新华 小学教案

好的教案应该有合理的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展示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小学的教案反思应该写成什么样的?快来看看小学的教案反思,本文为你提供小学的教案反思写作技巧和示例!

小学的教案反思

小学的教案反思篇1

一、教学内容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第一课时《团团圆圆过中秋》。

二、教材分析

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三、学情分析

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的社会风俗知识知道的不多,知识面还比较窄,对实际生活的中秋节了解不是很多,只限于知道要吃月饼,没有感受到中秋的月圆也代表着人的团圆等深层次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

(二)过程与方法

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学习,在活动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和团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珍爱亲情、友情,积极、愉快地生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

2、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学习,在活动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和团圆。

难点:

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珍爱亲情、友情,积极、愉快地生活。

六、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中秋节的传统故事、中秋习俗、描写中秋或月亮的诗歌

2、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方法

讲授、回忆、谈话、讨论等

八、课时

1课时

九、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猜谜语,引出中秋节

(1)出示谜语月团圆,人团圆,

家家户户笑开颜。

吃月饼,看花灯,

全家赏月聊聊天。

让学生猜一猜。

(2)师生谈话:秋天有哪些节日?你印象最深的节日是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感受中秋阖家团圆的幸福快乐,体会浓浓的亲情。顺势导入本课的主题——团团圆圆过中秋,并板书课题。

点评:本课采用了谜语导入的方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谜语,引导学生走进秋天,并从秋天众多的节日中直接引出印象比较深刻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在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时候,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出中秋节是团圆节的话题。导课生动,过渡自然。

(二)开开心心话中秋

(1)关于中秋,你都知道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传说等,每组派代表发言。

(3)教师提问:同学们,想知道祖国各地、各民族在怎样欢庆中秋吗?(播放视频。)

(4)拓展: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受?你还知道哪些过中秋的习俗呢?

点评: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小组交流,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有关中秋节的知识,使其加深认识,感受人们祈盼团圆、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在了解当地习俗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欣赏祖国各地、各民族欢庆中秋的场景,使学生不仅可以感受中秋节的热闹、团圆和快乐的氛围,还愿意亲近、认同和传承我国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三)团团圆圆品中秋

(1)古时候,漂泊在外的游子常以描写月亮的诗词来寄托他们的思乡之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与月亮有关的诗歌,并播放古筝名曲。)

(2)赛一赛: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诗歌呢?

(3)写一写:中秋节赏月以诗会友是必不可少的。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写两句有关月亮、中秋节的诗或者儿歌。

(4)体会了中秋节的快乐和诗情画意之后,我给每一个学生准备了一份礼物——一块月饼,让学生一起品尝月饼,感受幸福。

点评:通过赛诗会和品月饼,教师创设了一个班级庆中秋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品味中秋。品味的层次也是由浅入深,最初是品味中秋节的快乐和诗情,学生在欢快的节目表演中不仅感受到了快乐热闹的气氛,更领悟到了中秋节这一传统文化节日所蕴含的情感和人文情怀。其次是品味中秋节的香甜和幸福。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打开奖品,感受老师带给大家的惊喜,然后让学生尽情地品味,细细地感悟,在品味中感受月饼的香甜,以及全班一起过中秋的幸福和快乐。

(四)敬老爱老过重阳

(1)说一说: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从交流中引出“重阳节”。

(2)读一读:阅读教材,了解重阳节的来历。

(3)提问:重阳节这一天,我们有什么风俗习惯呢?人们会做些什么呢?

(4)拓展:这一天,你会为家里的老人做些什么呢?怎样表达你的敬老爱老之心呢?

点评:重阳节又叫“敬老节”,这一节日不像中秋节那样受到广泛关注。因而,老师需要在导入上花点心思,这样教学才会顺利。鉴于多数学生对重阳节不了解,通过教学,我们让学生能够了解重阳节的时间、来历、风俗习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重阳节敬老爱老的感情,并能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在平时也能尊老爱老。

十、板书设计

团团圆圆过中秋

中秋节八月十五

资源文件列表:

小学的教案反思篇2

小学生讲故事教案素材

儿童故事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重要体裁之一,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小学生讲故事素材。

小学生讲故事教案素材1:龟兔新传

当太阳刚刚探出紫红的脑袋时,溪边草丛之中分外宁静。浅滩的芦苇上留着满意的露珠,在新鲜的阳光照耀下,发出喜人的、凉爽的光泽。远处村庄有几声公鸡叫。溪水哗哗地流着,激起一个个破碎的、神气的浪花,好像快乐的儿童唱着动人的歌曲。休息了一夜的玉米苗摇了摇自己清瘦苗条的身子,慢慢地抖落了一层冰凉的汗水。溪上雾着厚厚的一层白烟,腾然如仙界。绿的禾田,绿的草,绿的水,绿的树,与红褐色的泥土构成了一幅的图画。

在流水外,静静地泊着一只小母龟,手背大一块甲壳,可怜巴巴的。她慢慢探出头来,把笨拙的身体用四只小巧玲珑的短腿支撑起来,慢慢地、吃力地向前爬行。从她那可怜的眼光中,可以看出她哀伤的、忧虑的神色;从她那焦虑的神情看,她并不是本地人。也许由于水土不服吧,她变得更加清瘦、体弱了。

兔妈妈爬出洞来,使劲地伸了伸懒腰,然后吩咐好自己的小宝宝们不要乱跑。小宝宝们听话地看了看妈妈,然后睡去了。

兔妈妈象年轻时一样快乐,蹦蹦跳跳地移动着轻盈的身体,好像舞蹈演员在舞台上一样。她在这儿停一停,在那儿歇一歇。尝尝这草,品品那味。这时候,太阳已经升起很高了,草上的、禾苗上的晶莹露珠已和阳光换岗了。兔妈妈准备趟过小河去。她使足了劲一跃,跳了过去。就在这个时候,她听到了一个小家伙沉闷的声音:“啊,妈妈,我陷进泥里了!呜呜!”

兔妈妈吓了一跳,回过头来,见泥滩上自己的脚印在蠕动,声音就是从那儿传出的。她看见一个漂亮的小乌龟使劲伸出头,哭喊着。

“孩子,别着急,我来帮你!”兔妈妈说着用小棍拨开那丛杂草,帮小乌龟爬了上来。

“谢谢你,兔妈妈!”小乌龟露出不自然的微笑。

“可是,你是从哪里来的?”

“我迷路了,兔妈妈,找不到回家的路!”说着,小家伙便又哭起来。

“孩子,别着急,到我家去吧,我会帮你找到妈妈的!”

小乌龟感激地点了点头。

小学生讲故事教案素材2:嘟嘟雀

嘟嘟雀的爸爸妈妈出门去了,临走时,妈妈对嘟嘟雀说:“嘟嘟雀,你已经是大孩子了,饿了就自己在家门口附近找虫子吃哦!”嘟嘟雀说:“好,爸爸妈妈,你们去吧,我已经长大了。”

爸爸妈妈走后,嘟嘟雀在家里玩了一会儿,感到饿了,就出门找虫子吃。

在一个菜园子了,嘟嘟雀找到了一条小青虫,他最爱吃了。

嘟嘟雀刚要吃,小青虫一卷缩,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说:“雀哥哥,你不要吃我,我多可怜啊!”

嘟嘟雀很有同情心,说:“小青虫弟弟,不要怕。我不吃你。”就转身离开了。

换了一个地方,嘟嘟雀又找到了一条毛毛虫,他也喜欢吃。

嘟嘟雀刚要吃,毛毛虫一卷缩,可怜兮兮地说:“雀哥哥,你别吃我,我很可怜啊。”

嘟嘟雀眼泪都要下来了,说:“毛毛虫妹妹,我不吃你,你不要怕。”

就这样,嘟嘟雀转了很长,也没有吃到东西,只好饿着肚子回家了。

一会儿,爸爸妈妈也回来了。

嘟嘟雀一看爸爸妈妈回来了,就哭了,说:“爸爸妈妈,我肚子饿死了!”

爸爸妈妈很奇怪,说:“你没出去吃饭吗?”

嘟嘟雀把今天的事情向爸爸妈妈说了一遍。

爸爸妈妈听了笑了,说:“傻孩子,你有同情心这很好。可是,我们吃的虫子都是坏蛋,我们是在为人民除害啊!”

爸爸把电视打开,把DVD打开,播放了小青虫、毛毛虫等等害虫的资料。嘟嘟雀明白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爸爸说:“有时候,坏人也会装作可怜的样子,但他们毕竟是坏蛋,我们一定要消灭这些坏蛋!”

嘟嘟雀点点头,笑了。

这时候,妈妈端出两盘吃的,说:“开饭了,今天咱们家吃毛毛虫沙拉和凉拌小青虫!”

嘟嘟雀很开心地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

嘟嘟雀说:“爸爸妈妈,我要好好本领,绝不被坏人蒙骗,好好消灭坏蛋!”

全家人都笑了。

那顿饭,嘟嘟雀吃得很饱很饱。

小学生讲故事教案素材3:第二次出逃

圣女湖区不远的小山丘上,坐落着几处小楼房。其中一户人家二楼阳台处挂着一只鸟笼,黄嘴白鹭在快乐的唱歌,悠然的等待主人回来为自己准备晚饭。

北国天寒,地处南方的湖区依然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大批的鸟儿们结队赶来过冬。原来清净的湖面变得欢腾起来了。

黄嘴在笼中跳着跳着,斜着眼远远的望了几眼,自言自语说,这儿并不属于你们这些过客,瞧把你们乐的。黄嘴边跳边清了清嗓音,好让过往的人类称赞他那美妙的歌声。一想到平日楼下人类驻足称赞他,黄嘴神情总显得几分得意。

几只嬉戏的白鹭快速的掠过了湖岸的树丛,天空中一只大眼睛白鹭用翅膀指着黄嘴的住所,惊讶的喊道,嘿,有个家伙被困在笼子了。

一只灰色翅膀的白鹭笑着说,他是人类的伙伴,一只宠物鸟。

黄嘴斜眼瞟了这些不速之客,不以为然的应了声,宠物鸟比流浪鸟要过得好,我可以天天看着美丽的圣女湖!

几只白鹭轻轻收好翅膀,停落在阳台上。一只黑裙白鹭看着黄嘴淡淡的说了句,别忘了你也是只白鹭,飞翔才是你的。

黄嘴看了看远处正水中捕鱼的白鹭,很得意的说,我不需要把脚放在寒冷的水中,主人隔三差五的为我准备海鲜。

可是一年到头,你除了在笼子里跳来跳去,能吃好喝足,还能干点其它的吗?大眼睛白鹭说。

我在这里永避风雨,没有迁徙之苦,无聊时可以向八哥先生学习歌唱。黄嘴显得很知足的接过了话语,人类也时常赞美我的身姿和歌声,赞叹我是一只特殊的黄嘴白鹭。

你就不曾想过飞出过圣女湖,飞向辽阔的天空,而甘愿做一生的笼中鸟?大眼睛自豪的说。

我曾追随头领飞越黄河,参与消灭蝗虫群的伟大战斗,保护了人类的农作物,用行动赢得尊严,人类现在把我们种族列为国家保护动物。大眼睛接着说。

黄嘴从没听说如此传奇而感到惊讶,低下头没有说话。黑裙白鹭接着说,我们迁徙时曾穿越过传说中的黑暗森林,受灰喜鹊之邀,大战松毛虫,受到了森林之王授予黑暗森林荣誉居民的称号。

黄嘴听了他们丰富的故事,眼神显得几分仰慕。他说出了自己的身世,黄嘴在圣女湖成长,受爸妈宠爱。就在随父母即将迁徙北方时,不料受到了老鹰攻击,受伤后被人类收留,从此过上了笼中生活。

你家主人没有把你放归自然吗?别忘了你是只高贵的鸟,不同于学舌的八哥。灰翅膀白鹭流露出了同情的眼神。

我的伤好了后,白鹭群已经飞往了北方。主人说来年春天再为我放生。慢慢的我就适应了这笼中生活,向往八哥们的“富足生活”。今年冬天来临,主人经常把笼门敞开,希望我飞向圣女湖。黄嘴无奈的说。

人类是鸟类的朋友,但我们更不应该依赖人类生活。机会就摆在你面前,你还在等什么呢?黑裙白鹭诚恳的说。

小学的教案反思篇3

[教学目标]

1、在认一认、说一说、指一指、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等活动,初步认识角,会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比较,明白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3、在折一折、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会做角;通过画一画,掌握角的画法,能够正确地画角。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5、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准确地画角。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课件上的画面:校园的一角。谁来说说校园里有什么?

操场上的活动可真丰富,这里边还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图形——角。老师手上拿着的三角板(课件抽象出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形状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评析]

情境导入抓住了二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在这幅校园图里有好多这样的角,你能找一找吗?让我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请学生自己指出来: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剪刀上张开形成的角、红旗上的角等等)

[评析]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图片中找出角,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给学生均等的参与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从现实个发现角、认识角。

2.初步感知,正确指角。

(1)出示剪刀、吸管和水管的图片。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指?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

(2)从实物中剥离出角的几何图形。如何把水管上的角画下来,会是怎么样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也可以用手比划比划,看看角什么样子的。然后老师在黑板上把这些角画出来。

并让同学说说它们的形状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讨论并汇报)。整理并板书: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并感受。

(4)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图形不是角。(题略)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探究去接触知识,理解掌握知识。

3.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请同学们拿出这张纸,用折一折的`办法,折出一个角来。

学生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并四个学生上讲台展示,并说出所折的角的两条边和顶点在哪里。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定义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小学的教案反思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学习苗苗关心,帮助他人的品质,养成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感受文中散发的浓浓的亲情;懂得关心长辈,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老师拉开窗帘阳光进来)看他是谁?(阳光)你们喜欢阳光吗?阳光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给别人送过阳光吗?有一个小女孩要给别人送阳光,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送阳光》。质疑题目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生字认识,标出自然段)

3.指名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过多种形式的读,从读文中让学生感受,苗苗对奶奶的关心。)

三、细读,感悟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体会苗苗要给奶奶送阳光的原因,让学生从苗苗身上知道应该如何对待老人。)

体会:念叨的含义,说明了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一生把“不能”读得较重,还皱着眉头)

3.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重点指导①苗苗沐浴在阳光的情景。阳光是什么样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大地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你觉得阳光美吗?阳光这么美,你能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吗?指名读、男生、女生读。

②当苗苗看到裙子里充满阳光时会怎么想,然后又是怎么做的。

“一……就……”说明了什么?用“一……就……”说句话。

比赛朗读:苗苗想的那句话(读出苗苗强烈急迫的心情

4.指导学生阅读第四自然段

苗苗把阳光带回家后发生了什么?苗苗包得严严实实的阳光怎么没有了呢??

“严严实实”是什么意思?(生答)你会象这样说一个词吗?老师给你一点提示:出示“干净”“整齐”指导学生扩词。

苗苗把阳光丢了,心情怎样啊?(难过,生读)文文一开始多高兴啊,满心欢喜地给奶奶送阳光,可是,阳光不见了,苗苗的希望落空了,苗苗急得要哭了。谁再来读一读。(生读)是啊,奶奶晒不到太阳了,文文哭地多伤心啊!同桌互相读一读,感受文文心情的.变化吧!(同桌互读,体会文文的心情

5.奶奶为什么说没有丢?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设计意图:体会:苗苗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奶奶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想苗苗学习,做一个孝顺老人,乖巧懂事的好孩子)

6.回归全文:朗读(全体学生)

四、拓展延伸

1.通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你以后会给别人送“阳光”吗

五、总结

只有我们心中有阳光,才能给别人阳光,希望同学们能做个有爱心的人,把阳光撒满世界,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板书设计:

送阳光

奶奶:病重想要阳光

苗苗:送阳光阳光不见了已经送进了奶奶的心里

小学的教案反思篇5

小学生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教案20__年感恩节: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主题: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活动目的: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感恩应该是社会上每个人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目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正逐步腐蚀着人们的心灵,一味的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年轻人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滑坡。对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通过本次活动,体会父母、师长、亲人、同学、朋友之间的无私的亲情、友情,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真正内涵。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努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

活动准备:

1、制作班会活动设计。

2、学习唱《感恩的心》。《游子吟》

3、学生提前给父母、老师或好友等写一封感恩的信。

活动时间:20__年11月30日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活动过程:

一、引入

主持人:感谢父母,他们给予你生命,抚养你成人;感谢老师,他们教给你知识,引领你做“大写的人”;感谢朋友,他们让你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令你不断进取、努力。???感谢太阳,它让你获得温暖;感谢江河,它让你拥有清水;感谢大地,它让你有生存空间。???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种艺术。???感恩是礼貌。有人帮助了我们,我们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

给对方心里带来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感谢他,他可能会更加多的帮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是有礼貌,是知恩图报。所以,感恩,是一种有礼貌的品质。???感恩是画笔。学会感恩,生活将变得无比精彩。感恩描绘着生活,将生活中大块的写意,挥洒得酣畅淋漓;将生活中清淡的山水,点缀得清秀飘逸;将生活中细致的工笔,描绘得细腻精美。所以,感恩,是一种多样的艺术。下面我宣布“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感恩父母

(一)、感受父母的爱

主持人:无论你身在何地,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

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

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父爱是山,无论你有多大的困难,他总是你依靠的屏障;

父爱是路,无论你走到哪里,他都伴你延伸,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让我们一起感受伟大的母爱和父爱。

1、故事1、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

故事2、20__年9月底,在深圳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田世国得知母亲刘玉环患尿毒症后,偷偷跑到上海中山医院作了血样检查;配型成功后,瞒着母亲,毅然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她。

故事3、20__年8月,5岁的男孩童童掉进鲨鱼池。35岁的母亲刘燕带着相机、背着鼓囊囊的背包,啥也没想“咚”的一声跳了下去。把孩子抱在胸前的一瞬间,

童童流着眼泪说:“妈,我以为我死了呢。”刘燕眼泪倏地流下来,“儿子,你是妈妈的全部。”

故事4、20__年2月,60岁的父亲胡介甫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了患“尿毒症”的儿子,固执的父亲不容拒绝地告诉胡立新:“什么比你的命还重要?我宁可自己没命,也不能看着你死!

故事5、20__年11月,抚顺劳动公园内,陶女士一抬头,突然发现儿子的右手已在黑熊的嘴里,把孩子手拽回来已经来不及了!陶女士猛地把双手伸进了黑熊的嘴里,一只手代替儿子的小手“喂”给黑熊,另一只手护住儿子的小手,拼命地从黑熊的嘴中往外夺。

故事6、20__年2月,成都生意人黎文钢一家四口乘坐的出租车冲进东风渠。在冰凉的河水里,绝望的挣扎中,黎文钢艰难地打碎了窗玻璃,准备拉着爸爸妈妈逃生。濒临死亡时,父母使劲地掰开儿子的手,把他推出车窗。

2、主持人:无论你身在何地,有两个人,他们始终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他们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你;有一种爱,他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同学们,在我们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生活琐事,这其中蕴涵着十分深厚的爱,请同学们上台,读出你对父母的爱。

3、学生讲述父母对自己的无限深情。

4、让我们在歌声中感受母亲和父亲的伟大的爱。

《儿行千里》、《父亲》

三、感恩老师

1、主持人:老师的心,和父母一样.

父母给了你生命,老师给了你灵魂.

父母给了你肉体,老师给了你思想.

愿天下的孩子孝顺父母,愿天下的学子爱戴老师.

2、学生齐读:老师,您辛苦了

是谁,

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是您,老师

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的嫩苗是谁,

把淘气的我们,

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是您,老师。

您的就好似和煦的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是谁,

把幼小的我们

培养成成熟懂事的少年是您,老师

您的保护让我们健康成长在金秋时节结下硕果

小学的教案反思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对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赛龙舟的录像和图片。

2、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鸭蛋、粽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传说。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学生自由讨论,说说大家在这段时间里经常看见大人包粽子、吃粽子,这是为了什么?介绍端午节来历的传说。

2、组织学生观看图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①在端午节,人们会进行哪些活动?

②龙舟是什么样的?人们在怎样划龙舟的?一边划龙舟还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③绿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来的?

3、教师介绍其他的有关的风俗习惯。

4、品尝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小学的教案反思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嚼醉蝇膜”会写“园棚碰摘剥”等13个字。学习“奇异、花棚、艳丽、醉意、清脆”等词语。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植物世界的奇异,激发探索植物世界奥秘,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六种奇异植物的特点,拓展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宣布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引导分析:从课题你能知道课文写的对象是什么吗?从哪个讲习班你还能看出课文要写的重点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中思考:课文写了哪几种植物?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

1、画出生字,借助注音读准字音。有有兴趣的学生可结合词语查字典了解字义。

2、老师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3.说一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

4.质疑问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一般放在细读课文时解决。有的问题则可立即解决。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引导学生读。学生边读边想:李叔叔向同学们介绍了哪几种植物?这些植物奇异的地方是什么?

3、引导学生学习第二三自然段课文,教给方法

4、教师出示思考题。学生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组织议论。

思考题:

(1)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2)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3)这个自然段的第1句话和写植物有什么关系?

二、指导朗读,读出感情

1、提出朗读要求,学生自由练读。

2、教师范读,并指导。

3、学生边读边想:李叔叔向同学们介绍了哪几种植物?这些植物奇异的地方是什么?

三、了解主要内容

1、读了第1自然段,你了解些什么?

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哪种植物?(哈哈树)是怎样写的?(先写小星触摸叶子角电而惊叫;再写李叔叔的介绍。)它奇异的地方是什么?(叶子带电)

3、总结学法,分小组学习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内容

4、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总结情况

5、引导学生理解最后一句话,知道这是全文的中心句,体会“奇异”的含义。

四、疏理全文,体会写法。

1、围绕课后中描写同学们行走路线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引导思考:想一想,课文是围绕什么意思,从哪几方面写具体的。

板书设计

15奇异的植物世界

到植物园去参观

在植物园参观

作者的赞叹

小学的教案反思篇8

1、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

2、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传奇故事。

一、齐读班会的主题,交流对主题的理解:

(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是团圆的日子,我们心里也会喜洋洋、甜滋滋的)

1、中秋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我们能正确说出是哪三个节日吗?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2、中秋节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许多习俗,我们知道些什么习俗都可以说出来哦,看谁说的多?

(拜月娘、赏月、吃毛豆芋艿、吃月饼等等)

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_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_。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_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2、学生扮演嫦娥姑娘来介绍其他中秋节的习俗

好,听了老师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

3、继续介绍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

好,听了嫦娥姑娘的给我们的介绍,老师觉得中秋节真是个非常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啊。它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呢。(看时间待定)

四、联系班级实际,讨论中秋节的活动方案

1、讨论:很快就是中秋节了,我们有什么想法吗?大家想过没有,中秋节怎么过?

我们二(3)班的特点之一就是,我们班有几个寄宿生,他们的爸爸妈妈不在桃山,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我们该对他们做点什么?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全班每一个同学都爱他们。他们的亲人不在自己的身边,可是我们同学都在他们身边,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我们班级同学如何过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二(3)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大家永远齐心协力,共同出谋划策做好每一件事!

小学的教案反思篇9

一、班会目的:

1、通过班会让学生体会到母亲的艰辛,知道母亲的的付出有多伟大。

2、让学生利用母亲节之际,用自己的能力所及孝顺母亲。

二、班会准备:

1、下载《苹果树》视频;

2、收集有关自己成长中与父母有关的漫画图;

3、准备制作贺卡的素材。

三、班会形式:

1、主持人朗诵;

2、观看《苹果树》视频;

3、观看PPT播放的图片;

4、制作贺卡。

四、班会过程:

一、主持人朗诵:

A:母亲的皱纹是河流,流淌于四海山河;

B:母亲的微笑是小花,盛开于岁岁年年。

二、观看《苹果树》视频(用PPT播放)

A:看了视频之后,大家有没有发现那个小男孩就是我们那棵苹果树就像我们的母亲,母亲为我们遮风挡雨,给我们依靠。我们总会在需要她们的时候才会想起她们,留下的是鬓角苍白的她们。

三、观看PPT图片

B:看了图片之后,大家有什么收获?该怎样报答她们呢?现在请同学发表感言。

(生踊跃回答)

A: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母亲的艰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动手做贺卡送给我们伟大的母亲,祝她们“母亲节快乐”!慰劳她们多年来默默无闻的付出。

(生动手做贺卡,同学们展示贺卡)

五、班会总结:

班主任总结:今天同学们都非常棒,既然我们已经懂得母亲含辛茹苦的哺育我们,她们不辞艰辛给我们所有的需求。今天给大家布置一道家庭作业,为母亲洗脚。在班会结束之际,让我们齐唱《感恩的心》祝愿全天下所有的母亲:“母亲节快乐!”

合:是母亲用双手将我们抚养成人,是母亲用慈母般的精神教育我们,是母亲含辛茹苦养育我们。让我们在母亲节这一天,一起祝愿所有的母亲:“母亲节快乐!”

合:四年(2)班“感恩母亲”班会现在正式开始。

小学的教案反思篇10

《贺龙钓鱼》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从作者的字里行间细细品味贺龙的风趣、幽默和先人后己的崇高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故事的梗概。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讲述故事的梗概。

2、抓住文中描写贺龙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贺龙在艰苦岁月里的乐观、幽默及对战友的深情厚谊,激发对革命前辈的热爱之情和崇敬之情。

教学方法:

导学互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新课导入 (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导入新课。)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那段艰苦的岁月,走进贺龙,继续来学习贺龙钓鱼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出示导纲“简要提示”,了解红军过草地的艰难。

3、出示导纲的知识性问题,让生自主学习,师巡视指导。

二、合作互动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1、在1、2自然段方面,引导学生抓住“几乎完全断绝”、“虚弱”、“伤病员一天天在增多”这三个词来体会长征的艰苦卓绝。

2、让学生根据红军过草地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想象。

3、在贺龙处理牦牛肉这件事上,重在让学生体会贺龙“先人后己”的品质。

4、分角色朗读贺龙与警卫员的对话,指导学生应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

出示导纲中的“探究性问题”,自主研读课文。

1、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2、学生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谈体会。

预设一:从“贺龙转到马身后,随手拔下几根马尾,非常熟练地把它接起来,又从衣袋里取出一根别针,放在口里咬了咬,做成一个弯弯的钓钩。他将马尾和钩子一栓,捆在一根树枝上,就成了一根钓鱼竿。”这些句子及其中的一系列动词中,体会到贺龙制作鱼竿的熟练和鱼竿的简陋。

预设二:它几乎是“竿无虚发”,不一会儿便钓了满满的一串。 体会到贺龙钓鱼的专注及钓鱼技术的高超熟练。

预设三:让学生根据课文插图想象贺龙注视着水面会想些什么?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精讲:

1、文中的回忆部分有什么作用?

2、课文最后一段的表演读 指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情景加上适当的动作,进一步感受贺龙的乐观、幽默。

3、反复朗读句子“这简陋的鱼竿,它凝聚着贺龙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对战友骨肉般的深情厚谊。”,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感悟它所蕴含的深意。

三、导学归纳

教师指着板书,引导学生归纳课文内容。

四、反馈训练

1、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梗概。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贺龙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延伸

吟诵毛主席的诗歌《长征》,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六、布置作业

小学的教案反思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几的表象,会读写简单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

对几分之几的理解。

活动准备:

长方形纸、圆形纸、正方形纸、毛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挖掘潜能。

师:孩子们,都说数学课是最有趣的一门学科!因为在数学课堂上总能发生有趣的事!下面我们就来玩个小游戏,不用说话,只要拍手就行,答案是几,你就拍几下?看谁反应的快又准!准备好!

师:老师这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请你用手势告诉我,每人分到几个苹果?(生迅速做出反应。)

师:真不错!有2个苹果,也平均分给2个同学,请你用掌声告诉我们,每人分到几个苹果?(生拍一下手掌。)

师:还真不错!相信接下来的问题你们也能回答得很出色。迅速抢答:现在只有一个苹果了,还要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多少个苹果呢?

生:表现得很尴尬!没法拍手!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认识①多媒体演示平均分苹果。

师:没关系,我们可以动手试验一下!现在就有1个苹果,我要分啦!(故意将刀子向外偏一些。)

生:(激动)不对,没有平均分。

师:为什么要平均分啊?

生:要不然就不公平了。

师:(重新分苹果,展示)苹果的一半,还有人说了什么?

生:(齐答)1/2。

师:(板书1/2)这1/2以前学过的知识可没有见过,1/2是怎么回

事啊?

生:是两份中的一份。

师:它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位新朋友,谁啊?(板书课题。)

认识分数

二、探索新知

师:(故做神秘)这一半苹果用1/2表示,那另一半呢?

生:(抢答)1/2。

师:(总结)这一半苹果可以用1/2表示,另一半也可以用1/2表示。其实啊,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表示,打开书到53页,看书中的“涂一涂”中给了哪些图?

【评析:在此处体会1/2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许多事物的“一半”。】

生汇报:花瓶、脸谱、六边形、圆形和正方形。

师:淘气请大家分别涂出它们的1/2,怎么涂啊?

生:涂它的一半!

师:对,刚刚我们说过“一半”就是1/2,对呀,可这一半怎么找啊?

生: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师:(故做惊讶)你都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这节课遇到的新问题啦,真让我佩服。那我们只要找到这个图形的(生:对称轴),平均分成(生:两份),再涂其中的(生: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2,是吗?(生:对)温馨提示:为了更方便、更快捷,同学们可以像这样用画斜线的方法来表示。看懂了吗孩子们?那开始吧!

师:刚刚在大家涂的过程中,老师看到六边形的涂法有些不同,我们一起来看看。(展示两种不同的对称轴。)(生说自己找对称轴的方法和原因。)

师:老师班级的一名学生是这样找二分之一的。老师想请大家帮忙判断一下。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一个物体的二分之一,那如果老师将物体的数量增加你还能试着找到他的二分之一了吗?(出示课件)

师:能不能告诉齐老师,你怎么分得这么快?我是用除法算式算出来的。

师:孩子,你很会学习,懂得将知识活学学用!

师:我们只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板书:平均分)成了2份,这两份中的1份就是它的1/2。(边说边演示。)

师:下面我们来动手折一折你桌角资料袋里的正方形,先看清老师的要求:(多媒体出示)

1.请将你手中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

2.用你的彩笔想涂几份就涂几份;

3.再和你的同桌小伙伴说一说,你涂的这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准备好了吗?(学生操作,教师随机观察并评价。)

师:折完的同学,如果你涂的是1份就把它贴在左起第一块纸板上,如果涂的是2份就贴在第二块纸板上,以此类推。要求是贴得整齐一些。

师:睁大你明亮的眼睛,看一看这块板上是不是都涂了4份中的1份啊?如果这4份中的1份用一个分数表示,该用哪个分数呢?

生:1/4。

师:(板书1/4)我发现点问题:怎么几个1/4不一样呢!不对吧?

生:对!只不过折法不一样。

师:(故做恍然大悟状)原来它们都是表示这个正方形纸的1/4。你发现什么了?

生:只要是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1份,就都可以用1/4表示。

师:只要是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1份,就表示这张正方形纸的1/4。

【评析:引导学生丰富对1/4的认识,同时也是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那现在如果涂的是2份,是这个图形的?

生:(齐答)2/4。(师板书2/4。)

师:这个涂得真好玩。

师:那里还有两个孤苦伶仃的小朋友呢。(指着3/4)这个涂法该

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生:(齐答)3/4。

师:那你能说说为什么用3/4表示呢?

生: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3份,就可以用3/4

表示。

师:(纠正)应该是表示这个图形的3/4。

师:(指着4/4)那这个呢?

生:4/4。

师: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4份,就是这张正方形纸的4/4。

师:通过刚才的`折一折,我们真是收获的不少啊!我们又认识了……(生答1/4、2/4、3/4、4/4。)

三、拓展延伸

师:你还知道哪些分数?

生:3/6、8/8、2/10。

师:能不能说完?

生:不能。

师:看来分数是无穷无尽的。现在我们以3/4为例,你知道它各

部分的名称吗?

生:4叫分母,3叫分子,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

师:那分母表示什么呢?分子又表示什么呢?

生: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几份,分子表示其中的几分。

师:说的不错!很有概括性!

师:其实在远古时代分数是这样表示的“”,你来猜一猜,这个分数是多少?

生:3/4。

师:后来当阿拉伯数字产生以后,分数就演变成“34”。后来人们觉得这样的表示用意和我们学过的整数弄混了,人们就想出了用一个表示分数最大特点的——平均分这种方式来区分它们。于是在它们中间加上了一条象征平均分,也是分数的重要标志的分数线,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的分数。那我们的祖先这么有智慧,都发明了分数,你能骄傲地读一读它吗?谁能来试一试?(2个学生分别读四分之三,一个比一个骄傲。)

师:孩子们,知道吗?欧洲使用这样的表示方式,要比我们中国晚了1400年呢!古代人的聪明才智真让我佩服。那你们呢?

师:接下来,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更神秘的地方!数学发现王国那里的国民都很聪明!看我们班的同学聪明吗?

师:下面的分数谁能读出来。(教材54页,“说一说”练习。)

师:快速的看一下,想一想你为什么用这个分数表示啊?

生:这段线分成3份,其中的1份就用1/3表示。

师:随便的3份都行吗?怎么分都行啊?

生:(急忙纠正)是把这段线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就用1/3表示。

师:(强调)就表示这段线的1/3。

师:那这样的呢?(指剩下的2份。)

生:2/3。

五、总结

师:今天,祁老师特别高兴,能在这里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数家族中的一位新成员——分数。它和整数、小数一样充满了无穷的乐趣。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分数,回家后可以找一找分数和爸爸妈妈说一说,展示一下你渊博的知识。我们以后还会继续研究分数。

小学的教案反思篇12

教材分析:

《观潮》是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写景文章。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39;时间顺序,抓住钱塘江大潮壮美雄奇这一特点,由远及近的把享有天下奇观这一美称的钱塘江大潮描写的有声有色。是一篇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语感的好课文。

教案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能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把交流建立在了平等、融洽的基础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交流是在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的,使学生体验到了交流的乐趣和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本课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既理解课文内容,又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同时让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掌握11个会写的生字。理解“笼罩、沸腾、水天相接、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霎时”等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美的情操。

3、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优美词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一课,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来描述的观潮过程,谁来说一说潮来前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潮来时

1、自由朗读潮来时的内容。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在交流中随机进行重点指导:

(1)大潮声音

①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样的?(低沉)指导读好这句话。

②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想象“山崩地裂”的声音,指导学生读出气势。

教师指导:体会声音的变化,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练习朗读。

(2)大潮样子

①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了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水墙。

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教师指导:

①体会大潮样子的变化。(让学生说一说有关语句)

②用手势演示大潮样子的变化。

③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作者随时间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让学生画一画、用手势演示体会潮水的变化,同时也让学生注意到了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助于学生背诵课文。

④观看潮来时的视频

⑤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大潮的壮观,学习文章的生动的语言。

(二)学习潮过后

自读课文,思考:在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大潮的壮观?

(三)观看视频交流资料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对有关钱塘江大潮的知识进行补充,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赞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文人墨客所称颂,我们也来学学古人赞美一下钱塘江大潮好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美的情操。

研讨现场:

王老师:鄢老师课上比较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读出大潮的气势。但是,是不是朗读上要靠声音的大小来突出气势?指导学生朗读时,是不是靠加重声音就能表达感情?

鄢老师:因为是抓住大潮来时的声音逐渐变大来指导朗读,所以靠学生音调的增高突出大潮的气势越来越汹涌。这种指导方法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朗读指导。

任玉霞老师:我很欣赏本节课的教案,思路清晰,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抓住大潮的声音、形态,利用视频营造学习气氛,课堂学习氛围浓厚。但边读边思考,大声朗读应改成默读,这样便于思考。老师可以帮孩子将由远及近的写作方法提炼出来。整堂课,教师“牵”的痕迹重,应引导学生多读,感受语言的魅力。

陈老师:对于文章重点“潮来时”部分,教师采取从整体到分层的方式,将大潮声音、形态分解开来体会,指导朗读,学生感悟比较到位。但是还应该有一个回归整体的环节,顺便指导背诵。

王老师:课堂中两次大潮的课件,重复播出没有必要。

尹老师:学生两次观看大潮视频都是为了指导感情朗读;在“赞大潮”的环节,教师出示描写大潮的古诗句后,提出“仿照古人赞美大潮”的要求。前面的环节目标不明确,层次性不强,后面的要求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过高,不如将目标降低并分层:第一次观看视频,指导朗读;第二次观看视频,练习表达:试着赞美大潮,不用非仿照古人,只要能谈出自己的感受或将文中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都可,逐层深入,顺学而教。

小学的教案反思篇13

教学目标

1.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童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童谣,自己读读: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认真默读全文,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学生可能弄不懂的词语:腊月、初旬、麦芽糖、江米糖、空竹、逛天桥、逛庙会)

指名交流,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北京人过春节哪些地方你最感兴趣?

预设一: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表格,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预设二:在交流中,学生贴纸条(黑板条)、作记录,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一种操作策略。)

三、分清详略,合作研读

1.引导找出写得详细的部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四人一小组,自选一个部分展开研究,研究问题如下:

(1)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2)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

(1)解决第一个问题。

小组派代表复述研讨的部分,组员可以补充。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叙述顺序(“腊八”是用并列的方式写的;“除夕”是用总分的方式写的;“正月初一”是用对比的方式写的;“正月十五”是用总分总的方式写的);反馈评分。

(2)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生、师生互动,师注意引导学生品出京味语言的特点,必要时作示范;反馈评分。

4.引导学生体会详略处理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读中学写

1.快速浏览,找出描述小孩过春节的地方,指名读。

2.启发学生谈谈现在北京春节怎么过,其间可让学生采访在座的老师。

3.学生写过春节时有趣的地方(片段),教师巡视。指名交流,教师评价时注意学生是否用上了书上的写法,及时点评、表扬。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复现童谣。

2.作业:写一篇现代《北京的春节》,可以学习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注意详略得当。

课堂实录

师出示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师:喜欢童谣吗?

生:喜欢。

师:谁来说说这首童谣讲的是什么事儿?你说。

生:这首童谣……

师:(打断)拿话筒。

生重说:这首童谣讲的是北京的春节。

师:这首童谣啊,真的是讲的是春节,不过,它是50多年前,当时街头流行的一首童谣,孩子们都爱念,它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了。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学习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想去吗?

生:想。

师:好,看老师写课题。“北”啊,右边在写的时候,稍微高一些,会更好看。节字请大家注意,它的最后一笔,咱们如果留出一个小尖儿,会更好看一些。咱们一起读课题。起。

生齐:北京的春节。

师:想不想去了解北京的春是怎么样的呢?

生:想。

师:好的,请你一起打开书。注意,这一次读书,熊老师请你们认真地默读课文,看一看他们照老北京的规矩,他们的春节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第二个呢,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听明白了吗?好,开始吧。

师:一个词,一个句,一个标点都别放过。

师:每一个同学都读得非常认真,熊老师非常高兴。

师:不少同学已经读好了。

师:行,都差不多了,咱们来交流交流。

师:这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先说。

生一: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非常热闹。

师:这是你的感受。你呢?

生二: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非常有趣。

生三: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非常和谐。

师:啊,最后一位的男同学。给他一个话筒。来。

生四:我,我认为那个北京的春节它非常热闹,还有哪个非常得(没听清)。

师:请坐,其实老师第一课读老舍先生的作品和你们的感觉是一样的。老北京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就是:热闹、还有喜庆。

师:下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热闹而又喜庆的北京的春节,好不好?

生齐:好。

师:这遍读啊,熊老师还是让你们默读,但是,明显地和第一遍不一样了,这遍默读请你们注意,快速地浏览,看看繁吵美丽的春节是怎么过的。把他的时间找出来,这里面的时间段啊,写得特点详细,你可以在旁边做上一个记号。开始。

师:古人说:一目十行。看看咱们北师附小的孩子是不是掌握了这种本领。

师:一会儿功夫,咱们同学已经画完了。都画好了吗?行,咱们一块儿来交流交流。

师: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二月初几就已经开始了,首先第一个好日子是

生:腊八。

师:对,腊八。腊八是忙忙碌碌的,不仅要熬腊八粥,还要泡——

生:腊八蒜。

师:接下去就到了什么日子?

生:腊月二十三。

师:对,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个小年呐,其实就是春节前的彩排。小年一过,人们就更忙了,转眼间人们就来到了

生齐:除夕。

师:对,除夕可是我们过春节,最隆重的一个日子了,非常热闹和喜庆,大家都围在一起乐呵。乐呵一节以后,就来到了农历的新年,我们把他叫

生齐:正月初一。

师:正月初一啊,人们可以访客,拜年,还在家里待客,逛庙会等等这些,尽情地去享乐。最后一般是在什么时候__的?

生齐:正月初六。

师:正月初六。这个日子一过啊,一转眼,元宵上市了,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来了,这就到了

生齐:正月十五。

师:正月十五,这个年过得可真够长的。一直到了正月十九,等寒冬__的时候,春节可就算是结束了。

师:你们都画下来了吗?如果说有谁没画下来的话,你可以在下面偷偷地把它画上去。

师:这时间啦,__,你发现了什么目的?

生:这都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师:你发现得很好。还有谁想说吗?这个男孩,好。

生:我发现用时间顺序写,写得十分辛苦。

师:那么多的风俗习惯。一会儿功夫就让我们全都看明白了,这就是按时间顺序写。北京到春节有七天的风俗,这七天风俗,老舍先生又重点写了哪几个时间段呢?你找得到吗?

师:好,请那个男孩,拿着话筒说。

生:我觉得第一个他就是写的腊八。因为,腊八他是分了两个自然段,告诉我们腊八的时候大家要熬腊八粥,吃腊八菜。

师:除了腊八呢?你只要说出是哪个时间段就行了。还想说吗?还想说就请说。好,你说说看。

生:我,我想的不同,我觉得他还写了除夕。

师:很好,还有谁发现了。有话筒的同学拿起话筒来说,哦,还是你,你来吧,没关系,就你说吧。

生:他还写了正月初一。

师:嗯。还有没有?你们俩既然都站起来了,继续说。

生:他还写了正月十五。

师:好的。你们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老舍先生重点写了这四个部分,都被你们一一地给找出来。下面呐,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这四个部分。我们就按顺序好吗?你们这两个组呢,你们负责研究腊八,这两个组负责研究除夕,你们这里中间虽然隔了一条河,没关系,你们也可以合作研究,你们研究的是正月初一,这两个组,你们研究的是正月十五。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研讨的问题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师:详细写的什么?说得如何?哪里写得好,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好,你们可以自己先思考一下,如果觉得合作成功的话,大家就围在一块儿,分好工,谁愿意说给大家听,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好吗?

生:好。

师:开始吧。

师:如果觉得自己思考好了,你们整个组可以到一块儿商量商量,整个大组可以到一块儿。

师:需不需要熊老师帮忙?都不需要啊。

师:你们这组是怎么分工的?

师:看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我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你们到底讨论得怎么样了,怎么样,我们来交流交流。请大家注意,我们下面的交流啊,采用一个比赛的形式,听得懂PK吗?

生:听得懂。

师:我们就来PKPK,好不好?

生:好。

师:咱们分在四个队,研究腊八的就是腊八队,那你们研究的是除夕,当然就是(生:除夕队。)除夕队了。

师:好,给你们准备好了__。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可要听好竞赛的规则。哪组找得快,我们就先来研究哪个部分的内容。另外呢,比如说你们腊八除啊,你觉得你对他们研究的内容感兴趣,你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提问提得有价值提得好,也可以加分。明白了吗?

生:明白,明白了。

师:好,我们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第一轮非常简单。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一说第一个问题:详细写了什么?如果说得好,就为本组先得到第一分。哪组先来?

师:好,除夕队你来。抢得第一个机会。你来说说看。

生:嗯,我不用除夕。除夕它主要表现了……,就是一些贴对联,吃年饭,首先还要放鞭炮,就是最后还要吃团圆饭。

师:说完了?

生:嗯。

师:有补充吗?来,你说。

生:最后还要守岁。

师:他这个说得好,守岁。你们明白什么是守岁吗?好,你说说看。

生:在过去有一种怪物,叫岁,就是在除夕的时候,经常来吃小孩,或是说捣乱,给小孩子压岁钱,在旁边守着岁爷爷,就可以避邪,不被给岁吃了。还有一个就是守着__不会掉,防止岁来捣乱。

师:据说呀,守岁,年老的人他们分析是……的意思,年青人守岁的话,就可以为自己的父母增寿。你真了不起,连我们中华的传统习俗都了解得这么清楚。你看,刚才是除夕队抢到了一分。然后,刚才,解决守岁问题的是哪个队啊?

生:正月十五。

师:哦,正月十五队,你们也得到了一分。就是要这样来抢。好,继续。除夕完了,下面谁来抢?哪个组?你们这组的,你们是?

生:我们是腊八队。

师:你说说看。

生:腊八这个自然段,主要写的是腊八粥的制作方法还有腊八饭的制作方法。

师:你讲得也非常清楚,腊八队也得到一分。咱们继续,哪个队?好,你们来。

生:那个,在正月初一的……,就是正月初一休息,拜年,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举办各种庙会,让人们看。

师:好,正月初一队,也得到了第一分。刚才还有哪个队没有说自己这一部分的?正月十五是吗?好,你来说说看。

生:正月十五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街上的老树要挂起灯来,家家户户也要挂灯,大家还要吃元宵。

师:说得挺好的,也加上一分。通过第一轮小小的测试,你瞧,现在领先的是正月十五队。接下来熊老师的任务就是给你们评分,看哪些同学能够抢得好,抢得快,回答回答好,明白吗?

生:明白。

师:好,我们先从哪个部分开始?看,除夕举手的人最多,你们抢到第一个机会,开始。

生一: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我觉得这一块写出了除夕的味道。

师:很好,味道。继续呀。

生二: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要回家来吃团圆饭。是写出了团圆情,是深深的情。

师:情,体会的真好。这组决不把机会让给其它组。

生三:男女老少……然后我觉得这个写出那个除夕的声音。

师:说得非常好,不过帮你纠正一个字音,是“间”(四声)断,还是“间”(一声)断?

生:间断(四声)。

师:你再读一读,再读一读这段。

生:男女老少

师:(打断这个学生)不对,我让那个女同学把这词再读一遍。是什么?

生:间断。(四声)

师:再读一遍,响亮地告诉大家。

生:间断(四声)。

师:很好。还有谁说,你来。你抢一个。

生:就是,我……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会去睡觉,都要守岁。从这里看出来,那个所有的人,除了小孩子,用的语言非常详细。

师:非常地好,腊八队也加上一分。还有很多想说的是吗?是不是?

生:是。

师:那咱们一起走进这热闹喜庆的除夕之夜好吗?

生:好。

师:过年喽,爆竹声声迎……,春风送暖……,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听着这喜庆的爆竹声,听着这欢快的音乐声,你似乎看见了什么样的场景?

生:我似乎看到了人们在开心放着鞭炮。

生:我似乎看到了人们在欢庆。

生:我似乎看到人们在点着灯笼在那儿游玩。

生:我似乎看到全家一起在团聚。

师:是啊,这真是色香味声形齐全的除夕之夜啊。让我们再来体会体会。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

生接读:“家家户户……”

师:看屏幕。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读

生接读。“除夕夜,家家……”

师:这到底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读

生接读。“在外面做事的人……”

师:我们一起感受到了

生:热闹(有人补充:喜庆)。

师:走出这热闹和喜庆的除夕之夜,下面我们该到哪个日子去呢?好,腊八队抢得最快,你先来。

生:嗯,就是我,我们腊八队里头(有点结巴,估计没准备好),这几句写得最好:这不是粥,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因为从这儿可以看出,那这农业展览会是品种多,然后还要品种全。所以那个粥充分体现了品种多……

师:(未让学生说完)请等会儿说,你先说,他抢得快。

生:腊七腊八,冻死寒卧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因为老舍先生引用了一个(想了一下)就是俗语,(师:很好。)让大家清楚地明白,腊七腊八能把寒鸦给冻死。

师:我看你急不可耐了,你来说吧。

生:第一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中旬就开始了。这一句老舍先生写出了他对春节的盼望。

师:你们都发现得很好。腊八队要加上一分,除夕队要加上两分。还可以对他们发现的句子,谈一谈你的理解。

生:就是,就那个,就是那个,那个刘华刚刚说的,为什么不能把农业展览会,不能换成农贸市场什么的,别的意思。

师:他这个问题太有价值了,我要给他加上两分,谁能回答,谁能回答,回答得好同样是两分。

生:老师,我能回答。因为农业展览会和农贸市场都是很热闹的,但是农业,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里边的东西可能会比农贸市场可能会更多一些。

师:呵呵,这是你很独特的体会。你们吃过腊八粥吗?

生:吃过。

师:它是各种米和各种干果熬制成的。谁来介绍介绍,腊八粥有哪些米?你说。

生:腊八粥一般就是用,用大,最主要就是大米,还有紫米、黑米、绿豆、红豆,还有一些小米、蚕豆那种的配制而成的,具体配料可以变,但最终还是要放枣。

师:天呀,听你这么一说,熊老师的口水都流出来了。当这么多的农产品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词儿呢?

生一:我觉得我会想到更丰富多彩。

师:你呢?

生二:我觉得我会想到垂涎三尺。

师:而老舍先生却用了一句什么话?读生齐读: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师:你感觉老舍先生是个怎么样的人?说话特别的

生:风趣幽默(一部分说风趣,一部分说幽默)。

师:好,我们再来体会体会这风趣幽默。

生齐读: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师:我们要为除夕队的这位男同学加上两分,他回答得特别精彩。还有吗?刚才他们发现的句子当中,你还有什么想说的,你说说看,或者你有新的。

生:到年底……(生读句子。)老舍先生写得又有色又有味,我看了之后都直流口水。

师:我非常高兴,你能有这样的感受,这就叫:透过文字看它的背后。你们还有自己的看法,是吗?我们要把机会让给这位,你看,他脖子伸得这么长?你来试试。

生:嗯,我想问得一个问题,我想问个问,我想问得一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不能用别的方法来形容一下它的颜色的味儿,为啥非得要把它的颜色比喻成翡翠,不能比喻成别的东西?

师:毫不犹豫,先给你加上两分,你是什么队的?

生:正月十五。

师:这个问提得太好了。

生:因为翡翠它是非常透亮的,而且呢蒜也是绿色的,所以呢比喻成翡翠是更可以体现出那个蒜的漂亮,酸也有些辣嘛,这是因为蒜的本身是带辣味儿的,所以要是带甜味儿的话就不上蒜了。

师:呵呵呵,你的解答是很准确的,给你们选出一个又加上一分。瞧,你们瞧瞧看,哦,对不起,熊老师出了一个错误。你们再看啊,如果,熊老师这样来写:在……有什么样的感受?最后一位男同学答,有话筒吗?继续说。

生:就这么写的话,写得就没那么生动,色如翡翠。因为那个老北京的就是食品讲究色香味俱全,这么着,就描写不出来它的色泽,就没有描写得那么生动,就不至于把别人馋得流口水。

师:正月初一加上一分。再给正月初一一个机会。你们还可以请一个同学说,谁来说?你来吧,好,你说。

生:然后觉得那样写的话,还比较啰嗦。(师:呵呵呵。)不如这样写得色如翡翠,(这里没听清),没有色如翡翠那么好。

师:同学们,这个,熊老师写的像不像一份产品说明书啊?

生:像。

师:非常像啊,那我真不好意思。只有像老舍先生这样写,才有浓浓的年味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除此之外,预备起

生齐读“除此之外……吃饺子”。

师:熊老师这么读,你们闭上眼睛听。“除此之外……”(师范读。)有什么感觉啊?

生:就是我感觉您读得特别有情调,感觉自己都快要流口水,现在就想要吃了。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只有像老舍先生这样写,才有浓浓的年味,才让我们垂涎三尺。读

生齐读“除此之外……”

师:哎呀,这过年可真是好啊,下面我们想到哪个日子去?好,我们就到这个元宵节去看看。元宵,都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样的发现。

生:元宵,第11自然段,我来读一下(师:嗯。)。“有名的……”我觉得这一自然段描写得非常细致,并且连接描写的词我觉得用得非常好。(另有生:老师。)因为,请等我说完。(师:说完,我们一起学会耐心的倾听,好吗?)比如说最开始:有的__,后来又变得:有的清一色是,后来的:有的都是。如果都是用一个词的话这个非常的单调,但是这样的话,就多姿多彩,各式各样。

师:为你的伟大发现加上两分。

生:老师还有。

师:呵呵。

生:我觉得这个,这个元宵的,灯,它还包括了,我们中国的古典的,古典名著,这个可以体现出中国人是非常聪明的。

师: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你这个发现太重要的,给你们又加上两分。

生:老师老师。

师:好,你说吧。

生:就是,那个还,就是通过这里__在驾驭,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体现出来,商家在正月十五灯节的时候,是非常的别出心裁。

师:想不想去看这些灯呀?

生:想。

师:多少灯啊,数也数不清;多少灯啊,看也看不够;多少灯啊,都饱含着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一起读一读,预备起。

生齐读“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

师:这正是,热闹和

生:喜庆。

师:哎呀,真是时间不等人,刚才和同学们一起,在一块儿来欣赏这一个又一个热闹和喜庆的场面,连熊老师都觉得很激动。同学们好像没有说够,好不好?

生:好。

师:说什么呢?咱们过年了,最高兴的就是你们了,有好吃好玩的有趣的,你来说说有哪些有意思的地方?谁来说。好,你先。

生:我觉得就是那个正月初一中的庙会。因为,因为正月初一庙会观光,小孩子特别爱逛庙会,小孩子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节景,可以骑毛驴,还有买到今年特有的玩具。今年特有的玩具就是平时生活中没有的,而且孩子去庙会的时候都特别爱,就是他们非常喜欢逛那个庙会。

师:我知道,你想这个新鲜的东西,对不对?还有谁说?你说说看。

生:老师,就是去年我过年的时候,我们家住在11楼,就是在除夕夜12点的的时候,他们放花,放花,把整个夜空都给照亮了。

师:你觉得那有特色,觉得挺有意思。是吗?我们瞧,在坐的有这么多的老师,还有香港和台湾的老师呢,咱们派两个代表去采访采访怎么样?(生:好。)你算一个,你也算一个。我们继续聊,大家敞开了说。你说说看。

生:我在家里的春节,就是每天晚上,爸爸妈妈都会做出很多好吃的。我觉得这些好吃的,并不是,饭,饭单单是很好吃,它是中国传留下来的传统美德,也表现得春节很热闹。

师:不仅能做大不能做x,还有一种体会,非常好。你再说说看。

生:就是每次一到除夕,除夕晚上的时候,我们都去放鞭炮,然后有一年,我那个放鞭炮,一下就把自己衣服炸开一窟窿。但是我每年还是忘不了自己放鞭炮,觉得太好玩了。

师:可要注意安全啊。好,这边这位女同学,你说说看。

生:就是过新年的时候,我逛庙会都买到一些平时买不到的玩具,觉得更有趣。

师:你说说看。

生:我去年过年的我去东莞,然后在那儿,一开始我们就……(听不太清。听课老师有笑声,估计是学生讲到过年调皮的时候。)

师:真是大家说也说不完,讲也讲不够啊。这两位同学,你们好了吗?大家都等不及了,快来吧。来,你先说,你,采访到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生:我采访到一个,一位江西的老师。在江西都是24号过小年,然后那个除夕也是有岁,但是现在变得年味越来越淡了,大家都在外头吃年饭,还有的都有去旅游。

师:好,你有新的发现。你说说看。

生:就是,我采访了两个地区的老师,第一个地区的老师是河北邢台的,他在这春节的时候有趣的时候是糖葫芦,还有放鞭炮。还有一个地区的是内蒙古,他说他们过春节的时候,晚辈一定要给长辈敬酒,还要献哈达。

师:好的。看来啊,咱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春节,不仅有的传统得到了继承,还有的有了新的时代的特征。但是,不管多少年以后,咱们都忘不了这老北京的老规矩,其它老舍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我们也可以把它编成一首童谣。我们一起拍着,一起来读一读这首童谣。老北京,过春节……起

老北京,过春节,腊月初旬就开忙。

腊八粥,家家。腊八蒜,色味甜,二十三,__,家家户户过小年。除夕夜,真热闹,做菜__放鞭炮,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儿__,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正月十九年一过,大家做事又照常。

生拍手读童谣。

师:哎呀,其实还想和大家一块聊一聊,但是时间不等人了,咱们下课的时间已经到了。同学们,再过半个月,腊八就到了,我们就能体会那有趣而又意思的年了。下课以后呢,可以仿照老舍先生的写法,按时间顺序去写,注意详略得当,也写一写咱现在北京的春节,以后,不管你走到哪里,都可以向别人自豪地说说咱北京的春节,说说咱中国人的春节,好吗?

生:好。

师:下课。谢谢同学们。

生:谢谢老师。

(一生指挥全班同学向后,向左,向右转分别向后、左、右的老师们再见:谢谢老师们,老师再见。)

小学的教案反思篇14

教学内容:学习游泳安全知识,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常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目标:

1、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知道每一个学生(包括公民)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防溺水教育。

二、新授

1、游泳中要注意的问题:

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中学生游泳的画面。

学生讨论:在游泳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以后,教师进行总结:

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2、在网上搜集学生发生溺水而导致死亡的事故,然后组织学生共同分析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教师作总结:

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3、溺水的急救

(1)发现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

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为什么?)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

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方法,全班学生每2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其他同学细心观察,最后做出总结,指出优点和缺点。

(2)如何开展岸上急救

教师详细讲解急救步骤:

第一步: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将其口腔打开,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其他异物。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要从其后面用两手的拇指由后向前顶住他的下颌关节,并用力向前推进。同时,两手的食指与中指向下扳颌骨,即可搬开他的牙关。

第二步:控水。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到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住他的头部,使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他的背部,这样即可将其腹内水排出。

第三步:如果溺水者昏迷,呼吸微弱或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的方法效果较好。若心跳停止还应立即配合胸部按压,进行心脏复苏。

第四步:注意要在急救的同时,要迅速打急救电话,或拦车送医院。

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方法,全班学生每2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其他同学细心观察,最后做出总结,指出优点和缺点。

三、课堂总结

1、同学们小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

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安全教育课,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小学的教案反思篇15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在台湾一家航业公司的轮船上工作。

有一次,我们的船停泊在高雄港口。我上了岸,穿过市区,向郊外走去。不记得走了多远,看到前面有一所乡村小学,白色的围墙,门外栽着一排树。

校园里很静。我走近一间教室,站在窗外,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mǐn)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__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从那一双双眼睛里,可以看出对我是表示欢迎的。教学继续进行着,大家朗读得更起劲了。

下课了,孩子们把我围了起来。

老师也走了过来。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你知道,在日本统治时期,我们上的都是日本人办的学校,讲国语是不准许的。”

“我觉得,你今天这一课上得好极了!你教得很有感情,孩子们学得也很有感情。”

接着,这位老师一定要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

说是礼堂,不过是一间比较宽敞的屋子。

这位老师指着礼堂两面墙上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说:“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zhū)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53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