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方案网 > 教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怎么写

时间: 新华 数学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怎么写篇1

教学意图: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自然界的植物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各种各样的种子成熟了,孩子们都被这些变化激起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有趣的豆子》。培养不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感知数量的多少,初步体验并学习不同的数数方法。

2.培养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记录表白扁豆黄豆绿豆。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活动。

请全班幼儿分别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是谁,是男生还是女生。

师:小朋友们好,你们认识我吗?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我姓张,你们可以叫我张老师,请你们也向客人老师介绍一下自己。

二、出示豆子,初步尝试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豆子,你们看,这是什么?(蚕豆)

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抓一把,老师也来抓一把,你们猜猜看,谁抓的豆子多?(幼儿猜想)

2.出示三种豆子。(黑豆白扁豆黄豆)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些豆子,你们认识吗?(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抓一把豆子)

怎样知道每一种豆子有几颗?(分开来数)我们来数一数,记一记。

3.出示记录表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记录表,小朋友看一看,表上有什么?黑豆的棵数记录在哪里?为什么?

(介绍记录表、记录)

三、动手操作、记录结果

1.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试试?请小朋友记住哦,抓完豆子以后,要先数豆子,再记录,记录好了之后,将记录卡挂在脖子上。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2.集体交流

师:下面哪个小朋友看着记录卡来讲一讲,你的豆子每种有几颗?

幼儿:我抓了__个白扁豆,__个黑豆,__个黄豆。(出示拍摄的照片)

引导幼儿讲述自己不同数豆子的方法

(分类数点数一个一个的数)

3.再次操作

师:刚才小朋友用了这么多的方法来数豆子,现在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新的任务,再抓一把豆子数一数,在记录卡的反面记录下你抓的豆子的数量,给最多的记上标记。

4.再次交流

教师将操作情况拍照记录下来,请小朋友讲述抓得最多的豆子是哪种豆子。

四、结束:

师:我发现每个小朋友抓出来的豆子都是×豆最多,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下次再讨论,今天我们就到这里,小朋友再见。

教学反思:

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了一起。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步骤、节奏和特点。在数学教育中个体差异表现得尤为突出。幼儿学习数学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为思维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发展速度上的差异、学习风格上的差异,还表现为能力和经验上的差异。所以,在数学教育中不仅要“求同”,还应“存异”。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活动,为幼儿自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能力的活动提供条件。同时教师可根据幼儿不同差异给予适当的补充、点拨和启发。重视个体差异是幼儿教育“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怎么写篇2

一、活动名称:

《认识长方形》

二、活动准备:

1、课件长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介绍自己的录音。

2、长方形两张(其中一张边画有四种颜色,一张对边画同一种颜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幼儿每人一张(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的边一样长)。

3、"小客人"两个:一个嘴巴是长方形的,一个嘴巴是正方形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饼干每人一张。

三、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图形进行比较的兴趣。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长方形的物体。

3、认识长方形,知道名称和基本特征,能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四、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活动导入:猜一猜。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有4条边、有4个角,而且4条边一样长,4个角一样大。小朋友猜猜它是谁?(幼儿回答)(二)基本部分:

1、放课件,出示正方形,加深幼儿对正方形的认识。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把它请出来!(出示正方形)原来是正方形,小朋友欢迎它(拍手欢迎)。

正方形娃娃:嗨!小朋友,我是正方形,我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我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师:小朋友,正方形说它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咱们一块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2、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出示和正方形娃娃一样的正方形,让幼儿通过用和它边一样长的纸条进行量一量,从而感知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通过折一折,知道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引导幼儿讲述正方形的特征)幼儿齐拍手说特征。

师小结: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3、出示长方形娃娃,引导幼儿认识长方形。

师:正方形娃娃还请来了它的一位好朋友,大家看它是谁?(长方形)大家看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讲述)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知道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引导幼儿讲述长方形的特征)幼儿齐拍手说特征。

师小结:长方形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

4、幼儿操作,加深认识。

师: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现在请你自己动手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它们哪些地方不一样?

5、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点。(引导幼儿先说,后师小结:相同点:都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都有4条边。不同点:正方形4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对边一样长。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怎么写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识别物体的长、宽、高。

2.激发幼儿进行测量活动的兴趣。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1只空纸盒、1把自制多用尺(见图7―12)。图7―12自制多用尺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

(1)教师以空纸盒、桌子、教室为直观演示教具,让幼儿分别感知它们的长、宽、高。

(2)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它们的长、宽、高?

在幼儿议论后教师归纳:用测量的方法。

目测法:用自己的眼睛看,可大致比较,但不精确。

测量法:用尺子来量一量。

幼儿人手一把多用尺,教师提醒幼儿数一下,多用尺上有几个小格子,幼儿数后发现多用尺由10个彩色小方格组成:红一黄一蓝一绿一橙五色相间。教师再提示幼儿,这把多用尺可用来量物体的长、宽、高。

2.演示

(1)教师用钢卷尺或木尺量桌子的长、宽、高。

(2)个别幼儿用多用尺量空纸盒的长、宽、高,说出长、宽、高分别是几个小方格。

3.操作

(1)幼儿用各自的多用尺测量空纸盒,分别量出空纸盒的长、宽、高各是几个小方格,并记录在纸上。

(2)幼儿合作用多用尺测量小桌子,量小桌子的长、宽、高是几尺(10个小格为1尺)或几尺零几个小方格,并记录在纸上。

(3)幼儿尝试进行自然测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活动建议:

1.启发幼儿在使用多用尺测量时,可以1个小方格作单位,也可以1尺作单位(10个小方格为1尺)。量同样长的物体,单位小,测量的数大;单位大,测量的数小。例如,空纸盒的长可以说是2尺长,也可以说是20个小方格长。

2.可再让幼儿想想,除了用多用尺测量外,还可以用什么作为度量工具?(小棍、绳子、筷子、脚步、手等)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怎么写篇4

中班数学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按顺序观察图。

2、能够寻找并发现两幅图中四处不同的地方。

3、激发幼儿表达自己想法的兴趣。活动准备:

1、两个相同的玩偶,适合幼儿操作的饰品。

2、课件

3、幼儿操作材料活动过程:

一、实物找不同

1、布置观察任务教师:

小朋友们好,今天刘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位好朋友,你们想看看他们是谁吗?

【揭帘】

教师:你们认识它吗!快和他们打招呼吧!(引导幼儿有礼貌的问好。

2、语言表述教师:看他们打扮一样吗?哪些地方不一样?从上到下仔细看看?(引导幼儿说出四处不同之处。)

3、幼儿打扮玩偶,小朋友猜教师:现在娃娃想让咱们小朋友重新帮她打扮一下自己,一会再和小朋友们玩,谁愿意帮助他?请举手。

(辅助老师领两个小朋友在幕布后打扮娃娃,老师与其他小朋友做律动游戏等待。)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被小朋友打扮后的娃娃哪不一样。

二、图片中找不同(演示课件)

教师:小朋友们能在娃娃身上找到不一样的地方,那老师带来一幅图画请小朋友找一找,看看他们哪不一样?继续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三、设计创造不同教师:刚才我们学会找不同了,老师还会画不同?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画一个解释一个】

现在老师在图片上画了几处不同?(四处)哦,这样的四处使两幅图画看起来不一样了真有趣。小朋友们想不想画一画?

要求:

1、要画出四处不同。

2、画好之后要数一数是四处吗?(幼儿画完展示作品并互相找一找不同的地方。)

总结:今天小朋友找到了这么多的不一样的东西,一会我们把我们画的不同给其他的小朋友看看,考考他们能不能找出不同来,好吗?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怎么写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并会认、会读、会写6.7这两个数,并能用6和7表示物体的个数及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会读写6和7,并能用6和7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数数012345

(二)创设情境说一说、数一数

出示同学们值日的情境图

1、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2、它们各有几个,数一数。

3、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三)、摆一摆、画一画

1、让学生数出6根小棒,摆一摆,看看你能摆出什么?

2、用7个你喜欢的图形表示数字7.

(三)拓展应用、说一说

说说教室中,哪些物品能用6和7表示?

(四)拨一拨,看一看

请学生在计数器上练习拨6个、7个珠子.(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观察直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比一比(6和7比较大小)猜数游戏(6和7)

(五)说一说,议一议

出示课本图片,共同探讨6和7的意义:

(六)写一写

让学生说一说6和7各像什么?然后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最后学生线描黑,再练习写。

五、课堂小结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怎么写篇6

设计意图:

中班孩子年龄较小,平时爱将自己的东西堆乱放,有时找一样东西需要很长时间,为了纠正孩子的这些毛病,培养幼儿归纳、计数、记录的能力和操作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海底世界(分类计数)这一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按照物品的种类进行分类,用数字、符号记录分类结果。

2.复习巩固对5以内数的认识。

3.培养幼儿操作兴趣,能用语言表达操作情况,促进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学习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记录海底动物的数量。

活动难点:

正确计数分类结果,并用标记方法记录分类计数结果。

活动准备:

海底世界背景图2张、9张统计表、小海螺图片、8组幼儿操作材料、1~5的数字卡片。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观察法、分类操作法。

活动过程:

一、律动游戏,复习5以内的数。

1.师幼互动游戏《一只小鸡》。

2.提出:律动里出现了那几个数字?

3.出示数字宝宝,幼儿根据数字做拍手游戏。

二、创设情境“海底探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今天呀,老师要带小朋友去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那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地方吗?

2.出示“海底世界”背景图,请幼儿观察。

提出问题:猜一猜,我们这是到了那里?(幼儿:水里、河里、海里……)

3.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这里就是传说中的“海底世界”,你们知道在海底生活着那些生物吗?(幼儿:小鱼、鲨鱼、海龟、海马、章鱼……)是呀!海底有许多我们认识还有不认识的生物。咦,他们这会儿都到哪里去了呢?

三、感知动物数量,学习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记录动物的数量。

1.教师将章鱼、水母和小鱼的图片一一贴到“海底世界”的背景图上。

2.提出问题:谁能看出在海底一共有几种不同的动物,它们分别是什么?(幼儿:有三种:章鱼、水母、小鱼。)

3.引入:今天呀,海底将要举行一场运动会,想请队员最多的一组动物当裁判,到底哪一组的队员最多呢,还得请小朋友来帮帮忙,小朋友们愿意吗?让我们热烈欢迎第一支代表队—章鱼代表队。

4.请小朋友数数看,章鱼代表队一共有几名队员?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幼儿找出数字“3”并贴在章鱼图片的下方。

5.教师启发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感知记录水母和小鱼的数量。

四、了解分类计数的意义。

师:小朋友刚才为每一个代表队进行了数量统计,这个计数方法就叫分类计数,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哪支代表队可以当裁判,为什么?(小鱼代表队,他们的数量最多,是5条。)小朋友真能干,帮他们选出了裁判,为了表示感谢,他们决定将小海螺当礼物送给你们,想要几个就伸出几根手指吧。

五、实践运用。

1.情景拓展。

引入:海底动物为了表示感谢,还特意给我们中一班的小朋友送来了邀请函,请中一班的小朋友去观看他们的比赛,谁想来报名参加?

提出:老师想把上来的这些幼儿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呢?谁帮老师出出主意?

孩子们各自表述自己的想法。

那么,什么方法能最快的将他们分成两组呢?(男孩子、女孩子)那我们就动起来吧。(抽幼儿上前分一分。)小朋友们分得真迅速,那小男生、小女生各有多少?

2.幼儿操作,巩固分类计数。

将幼儿分成8组,给每组幼儿分发操作材料,要求每组幼儿分工合作完成。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辅导。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计数,就是先将不同的种类的物品分类后再统计其数量,这种方法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旨在引导幼儿学习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记录海底动物的数量;能正确计数分类结果,并用标记方法记录分类计数结果。整个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个环节:律动游戏,复习5以内的数,为分类计数打好基础。

第二个环节:创设情境“海底探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感知动物数量,学习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记录动物的数量;了解分类计数的意义。

第三个环节:实践运用,通过情景拓展让幼儿上前将前面来的幼儿分成两组,并统计其数量;幼儿分组合作操作,借助老师的提示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类计数,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觉不是很理想,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

1.活动时间过长,究其原因是在第一个环节中复习巩固5以内的数耗时太长,以至于幼儿后来的分类计数操作练习,教师的个别辅导没能跟到位,没有对幼儿的操作效果进行评价,以至于草草结束,幼儿的动手能力没能很好的得以展示。今后在教案设计和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好时间上的搭配。

2.在教学分类计数这一环节中,数量统计的方法过于单一,只是引导幼儿用数字统计物体的数量,但是写数对于中班幼儿有一定的困难,这一技能要求有些高;课后我想如果让幼儿用画圆点、画圈的方式、找数字宝宝进行粘贴或让幼儿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数量统计,这样也许效果要好,还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幼儿。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2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