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方案网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课件数学教案

时间: 新华 小学教案

好的教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实验、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小编给大家分享小学三年级课件数学教案参考,方便大家参考小学三年级课件数学教案怎么写。

小学三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建立“1秒”和“几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准备:录像、、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

1、情境激趣:同学们,知道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咱一块上课,高兴吗?同学们还记得20__年12月31日晚上12点59分)嫦娥1号发射的情景吗?在这个场景中还藏着一些数学知识呢,想再次来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吗?好,让我们跟着指挥长一起来为它倒计时加油吧!

(播放发射倒计时时刻)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

谁找到了藏着的数学知识了?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每数一个数的时间就是一秒,“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

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生举例。

师小结:刘翔在奥运会上用12秒91的成绩夺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这是我们过马路时,常常看到的红绿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也是用秒来计时的。

师小结:在生活中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直观感受1秒和几秒。

(一)观察钟面模型,复习旧知。

师:(出示钟面)还认识它吗?请学生来介绍一下时钟。

(二)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概念(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在钟面上还有一个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来(秒针)谁来描述哪颗针是秒针呢?(又细又长的那颗)。

师:那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演示:钟面上,秒针伴着“嘀哒”声走了几小格。)生自由回答。

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

生: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

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验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过渡: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长呢?我们静静的来感受一下1秒有多长。

(1)(钟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吗?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次要想一个办法在心里记一记1秒有多长。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拍一下手、跺一下脚、说2个字、点一下头)

(3)你感觉1秒怎么样?(学生发表意见。)

师小结:1秒的确很短,秒是比时和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三)互动体验,感受几秒,加深对1秒的认识。

1、体验10秒。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你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10秒有多长。当你觉得到10秒了就睁开眼睛,悄悄的举起你的小手,记住你看到的是几秒钟。

学生活动,然后反馈。

2、感受15秒。

师:还想做这个游戏吗?提高一下难度,感受一下15秒行不行?那秒针要从12走到几呢?

学生活动。

师:看来同学们的感觉是越来越准了。

3、游戏活动

师:这个游戏有意思吗?现在同桌两人,自己定时间来感受,一个同学看钟面,另一个同学感受,交换进行。互相帮助,调整好节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体验探索,发现1分=60秒。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鼓励一下自己吧,下面老师要送一个礼物给大家,送一段美妙的音乐来轻松一下,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用你自己的方法感受一下这段音乐有多少秒?(播放一段60秒的音乐“梁祝”。)

师:这段音乐有多少秒?

师:这段音乐究竟有多少秒,让我们伴着秒针的走动,再次来欣赏一下这段音乐。不过这一次,请你仔细观察秒针走动时,分针有什么变化?(再次播放这段60秒的音乐,画面显示秒针从12开始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

师:秒针走了多少秒?这段音乐是多少秒呢?

生:秒针走了一圈,分针走了1小格。

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间呢?分针走了1小格呢?

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走了1小格是1分钟。

师:我知道这段音乐是60秒,现在又说是1分钟。到底是1分钟还是60秒?

生:1分=60秒。

板书:1分=60秒

课堂小结: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认识了时间单位“秒”,感受了1秒有多长,还知道了1分=60秒。

三、练习、感受,加深认识

如果给你10秒,你觉得能干什么?学生交流。那10秒到底能干什么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这里我给大家准备了一篇和一些口算题,还有半张空白的纸。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件事来作实验。

四、课堂小结

10秒我们有这么多收获,那如果只给你1秒你能干什么呢?学生交流。你们认为1秒干不了什么?是这样吗?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结:汽车1秒能行20米,火车1秒能行30米;飞机1秒能飞行250米;地球1秒大约能自转4100米;卫星1秒约行7900米。

所以不要小看这短短的1秒,在一些国际比赛中,往往成败就在这短短的1秒之内,(出示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视频)这是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精彩画面,冠亚军之间相差连1秒都不到。

难怪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就是时间的价值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说。祝贺大家今天收获可真不少,相信小朋友们今后都能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利用,做时间的主人。

小学三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2

单元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认识过程,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重点:

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1、口算:50+70300+500900—50044+22

30+5035+5587+49(遇到困难)

2、87+49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万以内进位加法。

二、新课展开

1、春天到了,学校安排我们坐车去动物园春游,三年级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辆车限坐88人,两个班坐一辆车能坐的下吗?

2、列式计算。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5+7=1240+40=8012+80=92

45+7=5252+40=92

47+5=5252+40=92

4、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没有同学直接用45+47算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请生上台演示)

5、列竖式计算

6、多媒体出示例1图片,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7、列竖式计算(重点讲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独立完成做一做1、2

2、请生回答,集体讲解订正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位数的运算法则,你们学会了吗?

五、作业

完成练习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3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目标:

1、经历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认识过程,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合估算的方法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和计算速度

教学重点:

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难点:

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的口算和笔算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运算法则,同学们还记得怎样算吗?现在老师要考你们一下。

1、完成下列各题76+3724+8998+66980+660985+665

2、980+660985+665不能用上节课学的计算,有同学算出来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

二、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估算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

2、小组讨论估算值,说明理由。

3、请生列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4、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教科书上做一做,集体讲评订正。

2、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练习五第10题,开动脑筋,独立完成。

四、小结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稀野生动物,打开课本15页,说一说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自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式解决问题。

五、作业

课本练习五1~9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认识过程,学会三位数与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观察、估算等方法,能正确的笔算多位数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指生回答)

80—7=56—3=76—12=98—35=

2、竖式计算(指生板演)

654—12=123—100=876—123=587—198=

师小结:587—198=竖式计算应该注意点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

二、新授

(一)例1

1、多媒体出示教学例题1: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

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坐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行348千米到达了大理,又从大理出发去丽江。大家在书上可以看到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那么大理到丽江有多少米呢?

2、小组讨论估算大理到丽江有多远?说明方法

3、用线段图的方法来理清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拉成一条直线,可以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

4、列竖式计算,指生到黑板演示

(二)例2

1、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自由发言。

2、同桌交流计算方法,然后选出代表,指生到黑板前讲,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的方法说给大家听,边讲边板书。然后请其他学生讲评。

师小结:改了数字之后还是要按照减法运算法则来计算

(三)例3

1、怎样计算500—185(自由发表意见,方法越多越好)

2、用竖式计算,指生板书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完成第23页的做一做

四、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完成作业练习六

小学三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3

一、我知道,我会填。

1、每一年都有()个月,其中有()个大月,每个大月都是()天;有()个小月,每个小月都是()天;二月是特殊的一个月,这个月只有28天或29天。

2、公元年号除以4如果没有余数,(公元年号是整百的除外)这一年就是闰年,这一年的二月就有29天,全年就有366天;公元年号除以4如果有余数,这一年就是平年,这一年的二月就只有28天,全年就只有365天;如今年÷4=501……2,那么今年就是平年,今年的二月只有()天,今年全年有()天;奥运会年在北京召开,这一年有()天。每4年有()个平年,()个闰年。

3、每年中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是大月,各月都有是()天;4月、6月、9月、11月是小月,各月都有只有()天。

4、1984年是闰年、1988年是闰年、1992年是闰年、()年是闰年、()年是闰年、()年是闰年、()年是闰年。

二、我能决解问题。

1、小东是1992年二月的最后一天出生的,到今年为止,只过了几个生日?为什么?

2、张二娃去年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是那两个月?为什么?

3、王三娃去年在外婆家也正好住了两个月,他是住的一、二月,共有多少天?

小学三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木条制作的长方形和三角形、不条、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学交警指挥交通车时的各种动作姿势。

2.指名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刚才所观察交警的手与手、手与身躯构成的角。

3.指名学生将角的两边上取两点,再将两点连接起来得到第三条线段,并说出是一个什么图形?

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形状是三角形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后,你想探索三角形的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板书:意义、特征、特性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学生用小棒任意摆出一个三角形。

教师出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图形:

(1)(2)(3)

学生讨论三个图形,是不是都是三角形?为什么?

刚才大家在判断上述三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时,都注意到三条线段,围成等这些重要条件(板书:三条段、围成),谁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吗?(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练习

(1)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2)判断下列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2)(3)(4)(5)

(二)探索三角形的特征

(1)虽然三角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也有相同的地方,谁能说说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分组讨论)

(2)小组指定代表说说讨论的结果。

板书:边——3条

角——3个

顶点——3个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三角形的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

多媒体出示三角形,让学生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4)学生指出三角板上的边、角、顶点。

(三)探索三角形的特性

多媒体出示电线杆、自行车、货柜架等实物图,让学生指出其中的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分组讨论后,指定学生回答)

学生操作:用木条钉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用力拉、推,让学生观察,大家会发现什么?

这说明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稳定性)

举出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哪些部位是做成三角形的。

三、练习。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2.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三角形。

3.折一折:把一张纸对角对折,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再对角对折,又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呢?

4.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特性?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探讨了三角形的哪些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意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特征:边——3条

角——3个

顶点——3个

特性:稳定性。

小学三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活动,学会推算出日期。

2、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算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情景学会根据条件推算日期。

教学难点

掌握倒推和跨月的日期推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结合生活,引入新课。

1、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生日。

2、猜老师的生日

你想知道老师的生日吗?谁来猜一猜?

逐步给出提示,如:

(1)第二季度。

(2)这个月是大月。

(3)是这个月的第12天。

二、 创设情境,探究推理。

1、一看,猜一猜,说一说。(独立思考)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情境,收集数学信息。)

2、说一说,解决简单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简单的推理过程。(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出一些模仿练习,如:一年的倒数第5天是哪一天?)引导学生讨论:淘气的生日是哪一天呢?你你自己的看法。

3、议一议。

师巡视、提示、纠错 。重点关注没有想到解决问题的学生。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思考。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书上P72上的填一填。

2、读一读。

引导学生读你知道吗?你想到了什么?

小学三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被除数的个位上不够商1的时候要用0占位。

通过探究,得到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会根据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的关系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能灵活的运用验算的方法计算出被除数、除数。

重点难点:

理解被除数的个位上不够商1的时候要用0占位。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当余数比除数小时,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练习一

师:“分析题意,平均分我们用什么法?算式是什么?回忆一下,除法竖式计算的四个步骤是什么?”

生:“用除法,算式:86÷4,步骤是①商②乘③减④落。”

练习二、练一练

师:“做竖式计算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

生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开始除,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到那一位上面。”

生②:“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师:“完成下列竖式。”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师:“列式并尝试计算。”

师:“个位上的0是怎么来的?能不能省略?”

生①:“个位上不够商1,用0占位。”

生②:“不能省略,如果没有0的话商就成了2,太小了。”

师:“生③在商0之后没有和3相乘,他这样做对不对?”

生①:“不对,做除法的步骤是①商②乘③减④落,这样做少了三步。”

生②:“可以这样做,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和刚才的一样。”

生③:“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任何数减去0等于它本身。”所以第三种方法更为简便。

小结:被除数的个位上不够商1的时候要用0占位。

探究二

师:“下列三种做法中,你认为哪一个才是正确的?”

生①:“第一个一看就错了,余数比除数大了。”

生②:“我列竖式计算得到:94÷4=23……2”

小结:检查除法计算时,首先看余数,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当余数比除数小时,除了通过竖式重新计算以外,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①:“因为23×4+2=94,所以94÷4=23……2是对的。”

生②:“因为24×4+2=98,所以94÷4=24……2是错的。”

小结:当余数比除数小时,可以看商×除数+余数是否等于被除数来验算。

三、课内练习

练一练

师:完成下列竖式,

师:说说(3)(4)两题商末尾的0是怎么来的。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计算并验算

师:“说说验算的方法。”

生:“先看余数。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答案错;如果余数小于除数,再看商×除数+余数是否等于被除数。”

师:“任选两题,计算并验算。”

想一想,填一填

师:“如何求被除数?”

生:“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想一想,下列各数该怎样求?

师:“第一题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①:“想谁乘9的结果离83最近。”

生②:“想谁乘9等于81。”

师:“81是怎么来的?”

生:“用被除数83减去余数2。”

师:“因此,求除数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用被除数减去余数,再用所得的结果除以商来得到。”

师:“第二题除了列竖式外,还可以怎么做?”

生:“先用被除数减去余数,再用所得的结果除以除数。”

师:“小巧、小丁丁和小亚经过自己的努力,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的奖学金,让我们来看一下,他们拿着这些奖学金准备买些什么学习用品吧!”

师:“完成下列三题,并说说你是怎么验算的。”

四、课后小结

本课小结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先看余数。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答案错;如果余数小于除数,再看商×除数+余数是否等于被除数。

五、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

补充题

⑴被除数+除数×商=96,被除数=()

⑵把8、79、7、9四个数填入括号里,使算式成立。

()÷()=()……()

练习册第28、29、30页。

小学三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7

《统计》

知识要点: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及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完成的统计图上一定要标数据。

2.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用题)。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如书P45第2题。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如书P39。

4.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给出一组数据会求它们的平均数。如:3个女生身高:135厘米、140厘米、132厘米,求平均身高。熟记平均数的格式,总数量除以总份数:(++……+)÷并脱式计算p42。会检查平均数的对错,平均数一定介于数与最小数之间。

5.会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如:书45页第4题。会求哪种饼干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分析乙种饼干销售量越来越大的原因。

6.给出平均数和几个数据,求另一个数据。如:小明三科成绩的平均分是85分,其中外语83分,数学80分,求语文多少分。

7.与时间、速度等知识点结合的综合性题目。

小学三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8

电子备课表

课题(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

年级(班级)三年级科目数学上/下册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过程

与方法训练学生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描述路线的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准确、简洁地描述行走路线。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去过哪些地方?你是怎样辨认方向,找到要去的地方的?

二、新授

1、创设情境:参观动物园。

(1)熟悉导游图。

出示例4主题图。

动物园里有哪些主要场馆,请用八个方位说明每个场馆都坐落在什么位置?

(2)了解学生的参观意向。

你最想参观哪个地方?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

学生一人当游客,一人当导游介绍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引领集体参与。同桌二人各选一个角色参与到游戏中,再换角色,多次练习。

教师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说清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3)解决问题。

文文位于长颈鹿馆,她要去看狮子,再去猴山,应该先往西北方向走到狮山,再从狮山往西南方向走到猴山;位于狮山,要去熊猫馆,可以向西北方向走,也可以先向西走到大象馆,再从大象馆向北走到熊猫馆。

同桌互相提问题时,可以提的问题有很多。例如,从大门到熊猫馆怎么走?

2、拓展。

师:看着这张导游图,作为游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小结:通过刚才对行进路线的描述,你有什么想说的。

三、作业设计

1、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5—7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

2、思维训练从你所在市区的地图中,指出自己家所在的大概位置,并说一说自家相对于学校的位置。

计解决问题

行进中以一个地点作为中心来观察其它物体的位置。

(观察点不同,同一物体方向也就不同。)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

教学难点:

商中间、商末尾有0的处理方法及笔算的简便写法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你们估一估商是几位数。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633=答案

6033=答案

二、探究新知

1、故事导入

师:这天孙大圣来到花果山,看到满山遍野都是仙桃,他想:这么多的仙桃,一定要带回去给猴子猴孙们尝尝,于是大圣手一挥,所有的桃子都进入大圣的手心里了。

2、被除数是0的除法。

师:现在,树上有多少个桃子?(0)

师:这时,有2只小猴子玩累了,来摘桃吃,你们说说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0)你是怎样做出来的?(02=0)

师:又来了两只小猴子,这些猴子能分到多少个桃子呢?

(0、04=0)

师:要是再来一只呢?(0、05=0)刚刚是4只,那要是再来4只呢?(0、08=0)

师:看到这两个算式,你还能说出类似的算式吗?同桌互说一个。

师:好,看到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0除以任何数都得0)

师:你真了不起,其他小朋友看到这个结论你又补充吗?(0除以任何不是0数都得0)

3、商中间有0的除法、

师:这四个小猴子没吃到桃子闷闷不乐的回家了,大圣看到他们那么失望就拿出了408个桃子,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平均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

师:瞧,你提的问题和大圣的一样,真了不起!这道题你会做吗?你是怎样列式的?(4084=)结果是多少?(102)你是怎么算的?

重点引导学生用列竖式方法解答。

独立解决后,同教师板书对照,比较两个竖式不同之处,说说自己的观点。

师:咱们看看结果和口算、估算商的位数都一样吗?看来估算是可以检验我们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的!

[师:你们都太了不起了,老师这有两道题你们有信心做对吗?

6033=答案

8022=答案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做完的同学说计算过程。

师:那看看结果和我们刚才估算的位数是不是一样。

4、商末尾有0的除法

师:刚刚的4只小猴子拿了桃子开心的走了,听说大王在分桃子,又来了6只小猴子,大圣就又拿出840个桃子,那么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多少个桃子?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独立计算,指名到黑板上做。8406=

师:我们计算的结果和估算的位数也一样。

三、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都知道孙悟空的绝招是七十二变,几个小猴子想学一学,咱们看看他们变得对吗?

6802=34

3093=13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老师这还有一道思考题,看看你们会不会,不过可不要犯和小猴子一样的错误。

思考题:哪题的商最接近150?

9066=答案

7455=答案

4804=答案

4473=答案

四、本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活动引入

(一)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分别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等于多少厘米?

(二)思考:要量课桌的长度,你觉得用哪个长度单位比较合适,为什么?(用毫米太小了,用米又太大了,应该用厘米比较合适)

(三)估计一下课桌的长度。

(四)请学生量课桌长度,可用1厘米长的手势去估量,也可以用自己的学生尺去量,看谁量得既准确又快。

1、每个学生动脑筋,尝试用各种方法来测量。

2、在4人小组内交流各人的测量方法,评评优劣。

3、选几个小组来反馈信息。预设学生可能选择以下几种测量方法。

(1)用1厘米的长的手势去估量。

(2)用学生尺去测量,如尺子最大刻度为12厘米,然后将一个个12厘米相加。

(3)用学生尺10厘米10厘米地量,并相加,最后一次与不足10厘米的长度再想加。

(4)先请学生自评测量方法的优劣,再请他评,最后选出最优方案。

二、主动探索,学习新知

(一)初识分米

通过反馈交流,引导学生想象:由于课桌比较长,用厘米做长度单位来量还是比较麻烦,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引导学生根据以上测量方法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课题)

(二)感知分米

1、猜测一下1分米有多长,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分米吗?(可从尺子“0”刻度一端开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在自己的学生尺中找出1分米。

3、将拇指和食指张开,量出1分米的长度,感知1分米的长度。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5、估一估,课桌大约宽几分米,再准确地量一量。(同桌合作)

6、是:刚才我们了解了分米与厘米的关系,那么你想知道1分米与1米的关系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解决的方法)

方法一:拿出已准备的1米长的绳子,两人合作,一个用尺子量,每量一分米,另一个同学就在纸条上做一个记号,观察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方法二:因为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因此1米=10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三)运用分米

1、填空,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床长2[],也就是()[]。

一支铅笔长2[]4[],也就是()厘米。

青蛙平均一次能跳35[],两次能跳()分米。

2、找朋友

一把米尺的长是1分米

一把米尺的长是10米

一把米尺的长是100厘米

3、在〇里填上<、>或=

20厘米〇3分米1米〇99厘米

80厘米〇8分米1分米〇90毫米

4、丁丁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写得怎样。

20__年9月20日(星期四)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请学生各抒己见,把认为不正确的地方改正过来。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巩固前面两段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想想做做1

分组练习,并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评讲。

2、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先让学生估算,并要求说出估算的依据。

再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小结。

3、想想做做3

问:能不能通过题中条件一眼看出谁跳得比较多?

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比较快一些呢?

先估计,再要求计算。

4、想想做做4

分组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并要求完成后观察每组中两题之间的联系。

集体讨论,领会其中的联系和区别。

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5、想想做做5

出示图,理解图意和题意。

同桌互相说说解题策略。

二、课堂练习

1、同学们栽树,上午栽了524棵,下午用了4小时栽了488棵,下午平均每小时栽多少棵树?

2、油厂把610千克的豆油分装在最多只能装5千克的油壶里。准备120个油壶够吗?

小学三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12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分数加减法

①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和分子相加、减。

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小学三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13

教学内容:教材P105、106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具准备:长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1张;直尺1把,三角尺1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下面图里哪些是线段?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图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课。

我们认识了线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

(1)让学生观察数学书的封面,要求学生跟老师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边指一周。

提问: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观察黑板的面,教师指一指。

(2)出示:长方形纸片。提问:这张纸片的面是什么形状?

提问:长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

(板书: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3)提问:平时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状?(板书:正方形)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纸片。

提问:正方形也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认识长方形。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引导学生对折。先说明“对边”,并让学生自己指一指哪些边是对边?

学生对折,得出: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用尺量一量,长方形纸片上4个角都是什么角?

提问后板书:都是直角。

(3)你能总结出,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4)说明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指一指。

3、认识正方形

(1)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跟着了老师折一折。

(2)观察一下正方形纸片,正方形有几条边和几个角?

(3)请同学们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条边有什么关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个角有什么特点。

(4)你能总结出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书:四条边,四个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说明正方形的边长。提问: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4、总结特征。

(1)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谁来告诉大家,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4题。

小学三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14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6、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小学三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

2.记住每个月和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记住每个月的天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平年、闰年的判定方法。

教学准备:

不同年份的年历、自学感悟、制月历的表格

教学设计过程:

导入环节

(师生谈话并出示地震和奥运会图片)

同学们,刚刚过去的__年有许多日子让我们难以忘记。还记得这是哪一天吗?这一天呢?

(生述)

刚才叙述时间时用到了比时、分、秒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关于年、月、日,你们知道什么?

(生述)

同学们说了许多,是不是你们说的这样?这节课我们详细研究一下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板书:年月日)

自学感悟环节

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张年历,下面我们对它进行仔细观察并独立完成自学感悟表上提出的问题。(生观察并独立完成)

汇报: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生述师板书)

预设:

生:一年有12个月

生:1、3、5、7、8、10、12月每个月有31天;4、6、9、11月每月有30天。

师:你观察的是哪一年的年历?

生:__年的。

师:谁观察的不是__年的?(生举手)

师:那你们发现哪些月有31天?哪些月有30天?和他说的是不是一样?

生:一样。

(师随即介绍大月和小月)

生:2月有28天

生:2月有29天

生:有些年2月有28天,有些年2月有29天

(师介绍平年和闰年)

生:一年有365天。

师: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

师:算出一年有365天的同学都是这样列式的吗?

生:31乖7再加上30乖4再加28等于365天。

师:是不是每年都有365天?

生:不是。还有366天。

师:因为平年闰年2月天数不同,所以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也不同。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师:我们做个举手游戏:听到大有举左手,听到小月举右手。(师生共做)

师:我发现总有出错的同学,谁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很快记住每个月的天数?

生:拳头法。(生并做介绍)

师:书上也介绍了这种方法,和你说的是不是一样?打开课本48页,看谁看得最认真。

(生看)

师:会数了吗?

(师生共同看大屏幕数一次)

师: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儿歌法。

师:(师课件出示)每人读三次,看谁先读完。

师:“腊”是什么意思?“三十一天永不差”是什么意思?

自学检测环节

师:下面检测一下大家对刚才内容的理解。

(课件出示练习题:)

重难点突破环节

(课件出示1984---1994年二月天数统计表)

师:同学们,从这个表中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每相邻的4年中有一个闰年。

师:平年和闰年为什么会这样有规律地出现?

(出示小资料并请一个同学读一读)

师:根据这一规律,有人发现平年和闰年的出现与4有这样的关系:(课件出示1984----1994年年份除以4的算式)

师:通过这些算式看谁能找到平年和闰年的秘密?

生:年份除以4有余数的这一年就是平年,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这一年就是闰年。

重难点检测环节

(课件出示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1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理解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算理,能够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

3.情感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超市大买场图、多媒体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明天是双休日,今天老师准备下班之后到超市里买一些东西,送给福利园的小朋友。那么老师可以到哪些超市里去买东西呢?

生:华联吉买盛、大润发、家乐福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多!(出示家乐福)你看到了什么?

生:

师:大家想不想去买东西啊?

〔利用书本上的大买场这一情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索算法

1.出示主题图

点击薯片:12罐一箱,每箱42元老师买3箱薯片,需要多少钱?

师:谁会列算式?(生答)342=?你是怎么想的?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计算方法。(交流汇报)

(1)342是3个42,42+42+42=126

(2)342=340+32=120+6=126

(3)342=350-38=150-24=126

(4)342=330+312=90+36=126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不仅让学生交流算法的思路,还让学生进行了互相学习。〕

2.师:小朋友开动脑筋,想出许多方法解决新的问题,你们看小巧的计算方法和一样,只是写的过程不一样。(出示)

342=□340=□32=□□+□=□

3.师:谁能够说说小巧的计算方法?(个别学生复述)那么谁的方法最好?

学生交流汇报

〔让学生在通过观察比较的过程中体会各种算法的优劣。〕

4.小结:两位数乘数分拆成几十和几,分别与另一个乘数相乘,再将两个部分积相加,这样计算又方便又好。

〔这种算法的好处是描述形式的直观,使学生更能理解乘法的算理,同时也为后面的竖式计算和口算奠定基础〕

5.模仿练习

独立完成、说说计算过程

716=117=233=

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328=958=686=

三、学习竖式

1.师:342=?不仅可以用我们刚才学的方法计算,还可以用竖式计算,你们看小丁丁和小巧是怎样算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书第17页,交流汇报。)

〔在学生理解乘法的算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看书自学,更好的理解乘法竖式的算理,伸展学生数学化的能力〕

2.小结:小丁丁他们使用了能够表现思考过程和计算步骤的竖式形式,但是我们在列竖式时,都会把中间环节省略。

绍竖式一般写法

(1)一般把多位数的数放在上面。

(2)注意数位对齐。

(3)一位数分别与两位数的每一个数相乘,把积写在相应位置上。

3.模仿练习

书上17页练一练

四、总结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组内互相交流)

〔通过组内交流,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合作意识。〕

51808